“那可不,军营的人都说了,赵先生说咱们要军民一条心,共渡难关,等过了冬天,咱们碧州定会成为富庶之地,日子都会好起来的。”
“这真是太好了,我家孩子这几天颗粒未进,差不多都不行了。”
这些人正议论间,不远处蜷缩在角落中的爷孙俩听着,一脸疑问,怎么晌午还吐槽的人,到了下午,这人就给碧州送粮食来了。
“看来这天真的要变了!”
老人望着天,兀自叹了句,不由得抱紧了怀里的孙子。
当天,碧州施粥是自大乱来,粥的稠度最高的一天,大家都吃得很满意,这一天,大家挤在碧州城的街巷里,做了个美梦,便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吴怀安便率领两万大军来到碧州东门。
天刚刚露出鱼肚白,站在城门上就能看见几里外浩浩荡荡的运粮队伍。
队伍蜿蜒曲折,迟迟不见队尾,最前面是清一色的马车,车上满满当当放的都是今年刚收的麦子,马车进了城后,接着是一条长长的自行车队伍,驻守在碧州城的士兵大多没有见过自行车,觉得很是好奇,纷纷伸头观望。
“众将听令,护好进城道,保护好先生拨发的粮食。”
“得令。”
队伍进城后,吴怀安一声令下,入城的道路都被士兵管控得一清二楚,毫无防御破绽。
粮食进了城后,按照吴怀安给的点位图分别被送到相应的粮仓中,粮食入了库,便是重兵把守,也只是到现在,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送粮的队伍马匹除了运粮,还承载了部分特殊的人员,护粮任务结束后,吴怀安又马不停蹄去把这些人接到原来石王的宫殿中。
“各位一路辛苦了,先生在信里都说清楚了,接下来,就有劳各位了。”
吴怀安见到这些人,恭恭敬敬行了礼,有的也是打过交道的,此次带队的是河源村木枋的负责人卫楠。
“将军客气了,先生让我们来此,本是为了以工代赈的事儿,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做工的人都是志愿的,还有一事将军应该也知道,先生让我们来此办学,名为碧州职业技术学校,由我等教授自身所学技艺,除了我们木枋的人,村里纺织厂、制衣厂、锻造窑、陶瓷坊各有师父来此,先生还说,将军门下有锻造营尚祎师父,也可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名教师,传道受业。过几日先生稍加恢复后,先生会亲临碧州,前来指导办学。”
卫楠一一把赵寒的想法说出来,吴怀安这才明白了信上说的以学代赈的意思。
“师傅放心,今天一早我便安排下面人去难民中挑选合适的人,把能识文断字者统计起来,再把石王这宫殿稍加整改作为学校,短时间内便能准备好前期工作,只等先生一来,便可开学授教,另外尚祎师傅,肯定也是愿意加入到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来的,稍后我便去通知尚祎师傅,各位师傅的餐宿已经安排好,还请大家跟我去入住,旅途奔波,也好早点休息。”
吴怀安礼数很是到位,这些来的师傅们无不受宠若惊。
但在赵寒看来,他们都是村里各厂各坊的佼佼者,理应有此礼节待遇,这次来碧州设立职业技术学校的初衷也是想趁此机会,在碧州开一个职业技术培训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