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上往下看,这里就是一个巨型的盆地,古时称为河西,是东西部连通的重要通道,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咽喉。
攻下这里,就可以切断东西方的联系,扼制金国的一部分经济发展,因为此时的金国如果想与宋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只能通过这条路来实现。
除此之外,西夏还有着优秀的冶炼技术,更是生产优质战马,马对于蒙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占领了西夏不仅意味着自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战马与军械,还意味着掐断了金国的战马供应。
但这只是进攻西夏的原因之一。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个字,穷!
还处于游牧性质的蒙古帝国,他的经济模式就是属于掠夺模式,当草原统一之后,他们没有可以掠夺的外物了,那么就只能掠夺内部了,危害汗权的社会矛盾就是这么出现的,比如前文中的阔阔出事件。
如果在经济模式不变的前提下还想解决国内的社会矛盾,那么就必须继续掠夺各种外部资源,这里的资源指的不仅仅是金银财宝、粮食布匹,还有人,因为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也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嘛,为了蒙古帝国的内部和睦与茁壮成长,西夏自然要担负起被掠夺的重任。
1209年3月,铁木真再一次征讨西夏,此次进伐他征调了50个千户和自己的怯薛军本部,6万大军兵分两路,左翼以黑水城(今蒙古额济纳旗南)为突破口攻入河西之地,右翼则在他本人的带领下再次进攻兀剌海城。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夏襄宗急召群臣商讨对策,西夏名将嵬名令公提出延长纵深防御,层层削弱蒙军,最后城下夹攻的策略,但夏襄宗却为了儿子的政治前途着想否定了这个想法,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宫廷政变登上的皇位,他的儿子以后想要继承大统,必须要做出一些成绩,而打败蒙古大军,无疑是最好的功绩。
在此想法之下,夏襄宗命令太子李承祯为主帅统五万大军迎敌,为了保险起见,还派了大将高逸做副帅来辅佐他,结果被蒙古军以诈败之计击溃,李承祯不知下落,高逸被俘,不屈而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月,蒙古大军攻破兀剌海城,俘虏西夏太傅西壁讹答。
七月,铁木真亲率大军进逼西夏重镇克夷门(今银川西南三关口),此地已经是西夏都城中兴府的最后一道防线,夏襄宗急忙派嵬名令公率军五万支援。
嵬名令公赶到克夷门仔细观察了地形后,决定在克夷门北侧的山谷中先打蒙古军一次伏击,我查找资料时曾经仔细看过这里的卫星地图,地形确实无比险峻,简单形容一下就是两山夹一沟,而且蒙古大军若想要抵达克夷门关外,只能从这条沟过。
嵬名令公此人不愧为西夏最后的名将,在这种局势下依然敢主动进攻,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包括铁木真。
一直势如破竹的战局让铁木真也放松了警惕,不备之下,竟被嵬名令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先锋部队损失惨重。
嵬名令公也并未恋战,一击得手之后便率军后撤至克夷门关内,抓紧时间加固工事进行防守;此时的蒙古大军对于攻城还没有太多的经验,任凭他们如何凶悍也只能望关兴叹。
铁木真见攻城失利,自知遇到了对手,于是便下令大军围城,每日轮番攻打,如此持续两个多月后,嵬名令公虽占据守城之利,但亦无法退敌,可家门口总被堵着也不是事,于是便发动了夜袭希望扭转战局,却正好掉进铁木真设下的圈套内,失手被擒,克夷门遂破。
眼见嵬名令公也没能挡住蒙古大军,夏襄宗终于慌了,急忙派人向金国求援,但完颜永济这个庸君却根本没有将他的求援放在眼里,反而洋洋得意地说道:“敌人相攻,是我国之福,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并因此对西夏的求救置之不理。
夏襄宗此时还不知道完颜永济的想法,在援兵到来之前他只能死守都城,毕竟如果不守的话自己就要被灭国了。
万幸的是,蒙古骑兵终究还是不擅长攻城,大军在中兴府面前又一次止步,铁木真眼见久攻不下,于是决定派人掘开黄河堤口,水淹中兴府,夏襄宗困守孤城三个月之久,直到十二月,几近绝望之时却突然发现蒙古大军撤退了。
原来,就在洪水已将中兴府的城墙浸泡到即将倒塌之时,蒙古军自己修建的防洪堤却突然崩溃,大水轰然而下,反淹了围城的蒙古大军,大批的军械和粮草被水流席卷而去,铁木真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撤兵,并释放了被俘的太傅西壁讹答,让他入城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