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史称“端平入洛”。
在收到了赵葵等人败退的奏折之后,宋理宗惊惧不已,为了重新制定对蒙的策略,他急忙召孟珙入朝询问他的意见,孟珙回答道:“臣乃一介武夫,当言战,不当言和!”
小主,
宋理宗闻言十分欣慰,于是命孟珙为知黄州,节制黄、蓟、光三州及信阳的军马。
但孟珙毕竟在朝中地位不够高,宋理宗担心他无法统帅一方作战,于是便东从楚州开始,沿淮河向西连至四川利州,打造了一条完整的防御线,并设置了三个战区,派朝中重臣担任统帅,积极备战,准备应对蒙古大军接下来的进攻。
第一个战区为两淮战区,以扬州为战略支点,淮东制置使赵葵与淮西制置使史嵩之为统帅,负责江南地区的战事。
第二个战区为荆襄战区,以襄阳为守备重点,从两淮制置使改任为京湖制置使的赵范为统帅,负责抵御蒙古大军的正面进攻,也是整座防御阵型中最为重要的一路。
第三个战区为川陕战区,以蜀口的武休关、仙人关和七方关三座关隘为战略要点,四川制置副使赵彦呐为统帅,负责防备从潼关外进攻的蒙古军队。
除此之外,因为两淮战区地处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所以在这道防线的后面又依托长江天险设置了一道沿江防御线,同时在建康派驻了一支禁军精锐,作为前线大军的战略预备队。
不得不说,宋廷之内还是有能人的,既能以江河山川为屏障将蒙古大军拒之门外,而且还能依靠南方发达的水系,快速将援兵或者粮草运抵任何一个地方。
想法是不错,具体实施起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1234年秋,窝阔台以宋国背盟为由,兵分三路南下,开启了长达46年的蒙宋战争。
由于南宋方面设置了三个战区,窝阔台也将大军分为东西中三路。
西路军统帅是窝阔台的次子阔端,他被封为凉王,封地就是原来的西夏故地以及靠近青海一带的西藏部分土地,他的进攻方向是陕西及川蜀地区。
中路军则是以窝阔台三子阔出为统帅,进攻宋国最重要的荆襄防线,襄阳城自从被岳飞北伐时收复之后,就一直作为宋国抵御北方敌人南下的战略要地,整座城池中储备粮草三十万石,各类军械武器装满了二十四座武备库,极为难攻,但一旦攻下这里,整个宋朝的腹地将无险可守,所以这一路的战略目的就是攻占襄阳。
东路军统帅则是由口温不花率领,带领诸多投降的汉人将领率军进攻唐州,战略目标是攻占合肥,威胁南宋都城临安。
好多人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领军的是窝阔台的二儿子和三儿子,长子呢?长子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1235年春,因为钦察草原多次爆发叛乱,严重威胁了蒙古的统治,收到了拔都发来的求援信后,窝阔台便下令由术赤长子拔都、察合台次子拜答儿、自己的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各率本部人马,诸万户那颜、千户那颜和驸马、诸王之家亦各自派遣家中长子第二次西征,目的是占领钦察草原及斡罗斯等地。(前文中讲过,察合台的长子木阿秃干死于第一次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