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襄阳再次成为了抵御蒙古大军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小主,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接管襄阳城防的宋将叫做刘石河,他在看到了被绑起来的游显后觉得是个人才,就将他推荐给了孟珙,孟珙也觉得此人有大能,便将他带去鄂州巡防,但游显此人表面假意归降,其实内心中依然还是忠于蒙古,暗中寻找机会准备逃回北方。
直到有一天,刘石河调防到淮北,临行之前来拜见孟珙,游显趁机便提出要跟刘石河巡防淮北,孟珙同意了,游显在走到半路时,趁夜偷偷潜出了营地,一路北逃回了蒙古境内,后来官至荣禄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事,于74岁善终。
中路与东路的战事都算得上是互有胜负,南宋虽然略微显现出了一些劣势,但却发掘出了孟珙、杜杲等猛将,也算是一种收获。
与他们两路不同的是,西路的战事惨烈无比。蒙古大军的西路军是由窝阔台的次子阔端率领的,就在他出征之前,耶律楚材亲自找到他,对他说道:“西北之地聚集的都是亡命徒,殿下若想征服那里,就不能用杀戮的办法,必须以招抚为上。”
和他大哥贵由的骄纵不同,阔端此人十分谦逊,对于耶律楚材的话非常赞同,在大军抵达巩昌城外时,便主动停下脚步,没有发起进攻,反而遣使进城劝降。
此时的巩昌守将叫汪世显,是汪古部的人,但他却没有投降蒙古,反而自命为二十四州指挥使,一直替金国戍守边疆,哪怕是此时金国已经灭亡,他依然不降,反而与占据会州的郭虾蟆互相呼应,准备与蒙古大军血拼到底。
面对这样的亡命徒,正常的劝降自然是没用的,阔端也知道,于是在第一次劝降失败后暂时放弃了巩昌,转而攻打会州,待会州城破,郭虾蟆自焚而死后,阔端再一次带兵回到了巩昌城外,第二次派出了使者。
自从知道了会州城传来的消息后,汪世显知道自己独木难支,但又怕蒙古大军四处杀掠,于是便跟随蒙古使者出城面见阔端。
阔端一见到他哈哈大笑,开口问道:“我率大军征讨四方,所到之处无不纳降,你竟敢不降,是什么原因?”
汪世显答道:“臣不敢背主失节。”
“金国都忘了两年了,你的主子在哪呢?”
“臣所尽忠者,乃二十四州百姓,若殿下不造杀孽,不毁城池,臣愿降。”
这次轮到阔端愣了,他没想到这个面对刀枪剑戟也不皱眉头的亡命徒竟然有一颗如此仁爱之心,也第一次看到了仁慈的力量。
“既如此,汝仍为二十四州总帅,随我征伐宋国,其余所降各州免遭灾祸,为我蒙古帝国子民!”
为什么阔端要干掉郭虾蟆而招降汪世显?
因为他们作用不同。
郭虾蟆虽然勇猛,但他只是一员猛将,蒙古人中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战将;而汪世显及其子孙常年居于此地,所率军马极其擅长山地作战,而且熟悉川蜀边境的情况,招降了汪世显,也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群山地作战的专家和巴蜀之地的活地图,作用远比获得一员猛将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