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由于车罗大决心毕其功于一役,这次也没有召集撤军,反而在西京、开京等地都驻扎了大批的蒙古军队,并召集流民开垦荒地,准备长期驻守。
此举让王?意识到,如果再不从海里钻出来,恐怕以后也不用再回去了,整个朝鲜半岛都将再无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只好无奈同意将太子王倎(音同‘舔’)送往和林朝拜蒙哥。
1259年四月,王倎所率的高丽使团在蒙古军的护送下前往和林;与此同时,王?也邀请蒙古使者进入江华岛,当着他们的面拆除了江华岛的内外两城,以示对蒙古的臣服之意。
在这之后不久,蒙古主帅车罗大突然暴毙,于是蒙古军再次撤退,第六次蒙丽战争彻底结束。
此时的王倎已经抵达了蒙古境内,但却迟迟没有见到蒙哥,因为此时的蒙哥正率领大军进攻四川,于是便准备转道前往四川。
可就在他刚走到六盘山的时候,却蒙哥在钓鱼城外阵亡的消息,整个蒙古帝国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他的死让王倎变得很尴尬,作为战败国的太子,他本是前来觐见蒙哥的,可现在蒙哥不在了,新的可汗还没有选出来,自己又该向谁递交国书呢?
小主,
毕竟如狼似虎的蒙古大军此时还在高丽国内肆虐,每晚交降书一天,就不知道有多少高丽子民死在蒙古人的马刀之下。
但蒙哥已经死了,再去厮传已经毫无意义,于是他便绕道汴梁,准备返回和林,等待新一任的蒙古可汗即位后再递交降书。
但他的焦虑很快就得到了消解。同年闰十一月,北归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忽必烈抵达了汴梁,恰巧在这里碰到了王倎。
王倎这小子也会来事,看见忽必烈之后立即向他行了君臣之礼,对着他就是一顿三叩九拜。
这一顿马屁拍的忽必烈十分舒坦,于是忽必烈便将他塞进了自己北归的队伍当中,带着他一同返回到了开平。
可就在抵达开平后不久,更糟糕的消息传来了,高丽国王驾崩了,国君之位空悬。
这个消息让廉希宪、赵壁二人认为是个控制高丽的好机会,他们建议忽必烈将王倎放回高丽国内,并扶持他登上大位,理由就是“高丽依山阻海,国家用兵二十余年而尚未归附”,与其灭掉他,还不如采取怀柔政策。忽必烈也认同他们的观点,于是将王倎礼送回国,并派军队给他撑腰,让他顺利继承了高丽王位,并更名为王禃,是为高丽元宗。
对于忽必烈派人帮助自己即位的举动,王禃内心十分感激,并在即位之后投桃报李,完全满足忽必烈对于高丽国的一切要求,不仅送去质子、缴粮纳贡、上报户籍、设立驿站,同时还征召大批民夫给蒙古军当作辅兵,并将蒙古所派驻的达鲁花赤都以礼相待,并给予他们治理高丽国内各城的实权。
对于王禃的所作所为,忽必烈十分满意,对他大加赞许的同时又老生常谈,严令他立即“出水就陆”——从江华岛迁都回开京,王禃正准备乖乖听话,但却突然发现,国内的天变了。
其实,王禃一直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虽然他有蒙古人撑腰,但高丽内部,还是武臣集团说了算。
看着王禃像对待亲爹一样对待蒙古人,新任武臣集团的首脑金仁俊十分不满,他觉得王禃此举有辱国体,是丧权辱国的典范。
不过不满归不满,碍于蒙古人强大的武力值,他还是选择了隐忍,可当王禃准备从江华岛上搬出来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
在当时的高丽国内,大家都普遍认为,高丽王室迁都江华岛这一决策是十分英明的,因为在岛上他们就不用担心受到蒙古人的威胁,而且只要江华岛不被攻破,朝鲜半岛上的国土哪怕全部丢失,他们也有希望的火种存在。
基于此种观点,高丽朝廷上下尽皆认为不能迁都回去,因为一旦离开了大海这个天然屏障,无异于是将自己的优势放弃,反而将弱点暴露在蒙古人的眼皮子底下。
但王禃却一意孤行,强烈要求朝臣们必须按照蒙古人的要求来行事,这就引起了高丽国实际掌控者金仁俊的不满。
至元五年(1268年)三月,由于忽必烈对于高丽国迟迟未能‘出水就陆’感到十分不满,所以特意下达了一道问罪诏书,严词呵斥了王禃,并点名要求金仁俊父子和其弟金承俊前去中都认罪。(中都即大都,今北京)
屠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金仁俊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在他看来,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王禃,于是他便密谋除掉王禃,自立为王。
此时的高丽由于连年征战的缘故,国内早已民不聊生,各处都在爆发骚乱,而王禃则对此置之不理,反而因为蒙古帝国的不断索取而对百姓压迫更甚,所以朝内很多大臣都对他十分不满,在得知了金仁俊的想法后,他们纷纷表示支持,并准备跟他一起干掉王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