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越界

第三,在诸路设常平盐司,售卖平价盐,并着令各地官府严惩私盐贩子。

第四,在诸路成立平准周急库,以官方的名义向百姓们放贷,以免他们去向豪绅们借高利贷,从而导致人口和土地的流失,无法为国家纳税。

第五,建议在上都等路设置群牧都转运司,由官府出面招募一批“职业牧民”,并购买布匹绸缎、盐铁器具等物,去草原上和牧民们进行以物易物,所得的牛、马、羊、骆驼等牲畜尽皆交给这些“职业牧民”们来驯养,所得的皮毛、肉、奶、角等物除了供给皇室和军用外,其余的都运回中原销售,换成金银后与“职业牧民”们再行分账,其中官府拿八成,“职业牧民”们拿两成。

第六,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市易司,负责管理牙侩(相当于‘黄牛’),并规定商货四十税一的税率,所得税款跟牙侩们四六分账,牙侩四,官府六。

第七,诏令诸路成立规措所,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把各地贩卖平价盐和铸铁所得的钱财都用来收购粮食谷物,待价格达到顶点的时候卖出,赚取差价;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规措所内的各级官吏都不是从各地政府中抽调的,而是从商贾和百姓中选取出来的。

第八,禁止大都范围内的所有豪门大户门酿酒贩卖,由官府出面成立酿酒作坊,并自行酿酒贩卖;对于大都以外的其余地方,则是因为担心他们阳奉阴违,无法彻底落实这个政策,所以并没下令将酿酒作坊都收归国有,而是下旨命这些酿酒作坊增加税赋二十倍,若有不如数缴纳者,加倍重罚。

除此之外,为了稳定各地的因高额税赋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卢世荣经过冥思苦想,也颁布了许多与民有利的政策。

由于蒙古人十分重视信息的传递,所以自成吉思汗时期起,各代统治者都在不断的完善着驿传制度,这样就使得元代的驿传系统极为发达。

但高度发达的驿传系统背后,则是由无数的站户百姓们在苦苦支撑着,他们不仅要为各级驿站提供大批的粮草、财物、布匹等物资,还要不定时的派出家中为数不多的壮劳力去驿站里服徭役,这也使得百姓们的压力无比巨大,生活苦不堪言。

因为卢世荣是商人出身的缘故,再加上当官之后也一直在各地奔波,所以他经常会在驿站投宿休息,对于这些站户的痛苦深有感触,认为这些高额的税赋很容易会将百姓拖垮。

于是,他便下令,以后除非是传递重要信息的加急驿马,其余途径官员、来往使臣的饮食等事项,皆由官府支出,不得向站户百姓们进行摊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免除民间的包银三年,各级官吏的俸禄不得从民间收取,而是改由国库拨发;各地逃跑后又重回原籍的百姓,不追究他们的罪责,并免除差税;江淮百姓中极度贫困,甚至要靠鬻妻子才能生活的人,由官府出面将他们的妻子收赎,待他们攒够了钱即可来官府赎回。(鬻,音同玉,卖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总称,鬻妻子就是卖媳妇和孩子)

同时,为了挽救钞法,卢世荣还将和礼霍孙之前所制定的政策全部推翻,下令民间恢复使用金银交易,不强制使用宝钞,并计划让铸币厂加大铸造铜钱的速度,准备通过增发铜钱的方式来缓解通货膨胀。

以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其实卢世荣所制定的这些政策都没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将一些行当从百姓手中收归国有罢了。

若是按照他所制定的这些政策执行下去,用不了两年,被阿合马搞得一团糟的帝国财政就能扭亏为盈,百姓们的生活也能稍微好过一些,大元朝廷的不安定因素也能变得更少一些。

毕竟,只要还能吃得上饭,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去造反。

但卢世荣却忘了,虽然他的背后有忽必烈在撑腰,但如今的忽必烈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草原雄鹰了。

现在的忽必烈,已经70岁了。

他已经不愿意再去折腾,或者说也没有精力去折腾了,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余下的时光,享受一下儿孙环绕的天伦之乐。

至于天下的百姓过的是好是坏,与我何干?

不过作为一个睿智的帝王,忽必烈心里也清楚,如果天下的百姓们都饿死了,自己这个皇帝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清楚归清楚,卢世荣的所作所为在他的眼里,已经越界了。

自己愿意支持卢世荣,只是单纯的想让他帮自己搞钱,但你卢世荣现在却开始替天下的百姓们考虑了,这些是你该研究的事么?

你研究这些,让我研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