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又再举义旗,并说服了罗汝才,两军联合。
崇祯十三年(即公元1640年),罗汝才部队进入巫山,被总兵秦良玉所阻遏。于是,罗汝才改进攻夔州,却依然被秦良玉率领军队击败逃走。
秦良玉也追击他们到马家寨,杀了罗汝才的骁将“东山虎”,大破罗汝才,斩首六百余级。
之后,更是乘胜追击,与大明其他军队一起在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活捉副塌天,多了罗汝才主帅大纛,而罗汝才的不对也逐渐走向了衰落。
弹幕“这位后来投了李自成。”“结果不还是死了,也没有个什么好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是在这一年,督师杨嗣昌主张驱贼入川,把贼军都赶进了四川。当时是四川巡抚邵捷春领二万老弱残兵驻守重庆。而他们所倚仗的便只有总兵秦良玉与张令二军。秦良玉整军严整,就连已经辞官的绵州知州陆逊都称赞。
然而作为四川巡抚的邵捷春,消极防守,让秦良玉驻扎在重庆三四十里的地方,却派张令驻守在黄泥洼,完全失去了地区优势。
使得秦良玉都对陆逊说:“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可知这一做法过于差劲。就像秦良玉说的:“贼据归、巫万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这就是一个自取失败的策略。
之后虽然进行了调整,但分兵过散,兵力过于薄弱,万元吉就曾告知邵捷春,然而他却不听劝告。
弹幕“大明已经无力回天了,下一个吧!”“这就说明摊上一个不靠谱的老板是多么令人难受。”“不靠谱还要指指点点更难受。”“邵捷春人可以,但这一点上,确实做得不行。”】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这些大明的皇帝们看到了想必也是难受得紧吧。”想象自己听到李隆基干的蠢事,就气愤。如今虽然是说秦良玉,可确实就是大明的灭亡史了,这大明皇帝如何能不难受。
不过,再怎么样,也比朕看到李隆基强多了,起码这个的重点在于秦良玉的军事能力。只是提到了明朝的困境。可李隆基那可是明明白白地让人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