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二圣临朝

【虽然武则天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却总差那么一股劲,她觉得她的权力还应更大些,然而这些权力还掌握在李治的手中。

不过,武则天也很快迎来了她命运的转折点。那就是在在武则天当上皇后的第五年,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十月,李治的风疾发作,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已经到不能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步了。

这种情况下,她需要找一个王朝的代理者来替他行事,可选谁呢?这是个问题。

当时还是太子的李弘年仅八岁,根本就扛不了事,而且作为一个皇帝,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放心地将监国的权力交给太子呢?毕竟,我大唐武力充沛。

那么大臣呢?别忘了,他和武则天去年才刚刚联手将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赶出朝堂,好不容易打压了关陇集团,这要是再将权力下发给这些大臣,怕不是要再出一个关陇集团。那么武则天就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她一个女人,还是当今太子的母亲,总不至于太过分吧,总不至于当皇帝吧。

弹幕“不至于!真的不至于!”“嗯,不当皇帝。”“这确实难以想象。”“武则天表示是的是的,你的感觉是对的。”“皇帝,当然要当皇帝啊。”“当然不能给太子,毕竟我大唐是实行的玄武门登基法。”“给太子,不怕下一秒人就不在了,哈哈!”】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这唐高宗的想法也情有可原。”

唐朝李治时期

李治:“倒也不必这么说。”

【于是李治便让武则天代理朝政,而武则天似乎就是天生的政治家,在这期间她也逐渐收拢心腹,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在史书的记载中,都能达到架空唐高宗的情况,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唐朝史书,可以看下《旧唐书》、《唐会要》、《新唐书》、《资治通鉴》等。而这些史书中的记载也尽不相同,就像武则天长女之死,在《旧唐书》、《唐会要》中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

而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则是武则天害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

同样的,关于武则天的其他几件事情也是如此。

比如,关于李治想要废了武则天之事。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上官仪。《旧唐书》中记载:“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麟德元年,宦者王伏胜与梁王忠抵罪,许敬宗乃构仪与忠通谋,遂下狱而死,家口籍没。”这里记载的是上官仪恃才任势遭到许敬宗构陷,从而下狱致死。

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的则完全不同,它是这样写的:“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也就是说当初唐高宗李治已经非常不满武则天权势坐大,于是想要废后,将她贬为庶人。于是密诏上官仪商议,上官仪则提了个建议,道:“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这就说到李治的心坎里的,于是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然而,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权力大啊,皇宫里肯定有她的人啊,于是便有人告知武则天,武则天赶来向李治申诉辩解。而李治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怕武则天怨怒,哄骗她道:“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好吧,这下上官仪倒霉了,就这样被杀了,全家也跟着倒霉了,不过他还有个女儿,那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上官婉儿。

上官仪死后,李治的结果便是:“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这是个什么情况?皇帝上朝,皇后垂帘听政,天下大权,悉归中宫,这皇帝当得窝囊吧。

不过《旧唐书》中倒没有记载:“自此政出中宫,上拱手而已”这种话。

还有一事便是关于李治禅位于武则天之事,《旧唐书》中记载:“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与宰相议之。”

《新唐书》则是直接记载道:“帝多疾,欲逊位武后。”

看吧,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是多么昏庸的一个皇帝,武则天早早地掌握权势,架空了李治,可当真如此吗?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当真有这么权势滔天吗?我们不能因为武则天之后当上了皇帝,而去想当然了。

而且随着太子李弘的慢慢长大,李治身体的逐渐衰弱,事情也是会发生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