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百姓传颂,故人来投

所有的水车安装完毕,田丰同三位工匠也一起回到了竹院。

通过这段时间不停的制作,组装,工匠们都已经可以靠着记忆独自完成制作了,唯独需要组装时找一些力气大点的人帮忙组装就可以了。

几人见到杨雨,越发的表示尊敬,工匠们恭敬的朝着杨雨作揖,道:“先生肯传授此等农耕奇术给我们,可见先生仁义无双。”

“此次架设的数台水车定能更好的灌溉农田,提高农耕产量,若能普及整个颍川,不知要少上多少饥饿之人,某先替颍川百姓谢过先生的救命之恩,相信不久先生之名便可传遍整个大汉。”工匠们对水车的期望值真的很高。

若真如几位工匠所言一般,水车能够遍布大汉的话,保守估计所有粮食产量起码可以提升两成,两成的粮食又可以多养活多少的平民百姓?田丰呼吸越发的急促起来。

杨雨一直也没有往其他方面多想什么,只是单纯邻里间的相互帮助般一样,并不值得多提。

朝着三位工匠摆了摆手道:“此事也是百姓所求之事,助人为乐便能使自己快乐,诸位不必过多在意。”

几人一听相互对视一眼,高尚啊,杨雨真是一位高尚之人啊。

久而久之在颍川,只要是被杨雨帮助过的百姓都开始传颂起杨雨的高尚德行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客套一番后,工匠们就告别了杨雨返回书院。并且将这几日架设水车的种种都向荀彧叙述了一遍,其中包括百姓对水车的肯定,也包括百姓对杨雨的称赞。

荀彧回想起从认识杨雨后的点滴,到现在这几个月的各种见闻,显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轻声呢喃道:“杨雨,你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从竹院的起名,到制作新式的桌椅家具,再到炼制精制食盐,到灌溉水车的设计图纸,既会吟诗作对,又能庖丁掌厨,所设皆是一些毫无相关的才学,手法更是五花八门,不知何人才可以教出如此优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