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过誉了。能够保住盱眙,非延贞一人之力。若无盱眙城守城将士用命,盱眙百姓不畏生死,相助守城的话,便是延贞和刘将军三头六臂,又如何能够击退叛军?若论头功,当属盱眙将士和盱眙烝庶百姓。”
厉延贞的话,不仅让苏孝祥眼前一亮,就是他身后的那些骑兵士卒,也都看这个小郎君,顺眼多了。
此时的人,多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对某个人的功绩,多有盛赞。但是,对于真正战场搏杀的士卒,无数都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从来没有人,会将战场功绩,首先想到最底层士卒的。即便是,在历史那些有名,称爱兵如子的名将,在当下的历史观念下,同样没有这样的意识。
所以,拥有后世理念的厉延贞,无意识的一句谦逊之词,反而激发出了,那些普通士卒,对他的敬意。
苏孝祥此人,也是凭借着个人的势力,从底层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所以,他对厉延贞这样的话,很是感同身受。
“厉先生大义,孝祥敬佩!”
苏孝祥很是动容的,在马上向厉延贞,躬身施礼。厉延贞匆忙避让,不敢领受。
“厉先生,你们是要返回盱眙?”
厉延贞可不敢,这个时候回盱眙去。若是此时回去,他还不清楚,李元良和马行徼两人,是否已经磨刀霍霍,等着自己伸脖子。
“受薛廿四郎所托,我要将薛娘子姐弟两人,送往河东。李敬猷陈兵淮水沿岸,我等无法浮水而过。所以,在下就向绕行四洲徐城。后边这些人,多为淮阴义士。他们反出淮阴,一路相助延贞到此,并想要借此机会,前往盱眙投奔刘将军。”
“若如此,先生何不随我们一同前行。我等奉命,前来盱眙了解敌情,正要返回临淮禀报。先生和薛家小子,可先行到临淮,随后我禀报大将军,派人将你们送往河东便是。至于这些淮阴的义士,若是有意投军,可随我前往临淮大营,若想继续投奔刘将军,我可派人将他们送去。”
说实话,厉延贞真不想节外生枝,在到临淮去。他很清楚,此时临淮驻扎的,可是朝廷的平叛主力大军。
他不敢保证,自己抗旨的事情,苏孝祥不清楚,其他人也不知道。
不过,就在他准备拒绝的时候,忽然转变的想法。此地距离都梁山,并没有多远。
而且,他们想要沿直河过淮水,进入四洲的话,首当其冲也是要经过临淮的。
临淮是平叛主力所在,他们过去定然会遭遇到,有苏孝祥带过去,确实能够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小主,
为此,厉延贞便答应了下来。
他将陆成找来,询问他们如何抉择。陆成却有些犹豫,不知道该选择哪里最好。
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最后,还是厉延贞建议,他继续前往盱眙投奔刘行举。并不是说,在盱眙比前往临淮,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而是,他们这些人,本是淮阴的地下泼皮,到了平叛大军之中,如何能够跟那些朝廷禁卫相较。
他们能够得到的最终结果,定然是被当做炮灰,用在攻打叛军的战斗之中。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不如投奔,同为团头出身的刘行举。即便是,没有太多的建功机会,性命却能够保证无忧。
陆成等人,接受了厉延贞的建议,由苏孝祥派人,护送他们前往盱眙。
陆成等人离开之后,厉延贞身边就剩下二十七个盱眙虎卫。到了这个时候,苏孝祥才看出了,这其中的门道来。
前往临淮的路上,苏孝祥多次提及,想要和盱眙虎卫较量一番。这让厉延贞很是头疼。
他真想不明白,苏孝祥这样一个战场宿将,怎么会看上盱眙虎卫呢?
他们这些人,看上去,完全和他身边的骑兵无法比较。
苏孝祥多次提出较量,厉延贞最后没有忍住,就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苏孝祥笑着对他道:“若论个人悍勇,先生手下虎卫之人,确实相差甚多。只是,此前在你我突遇之时,先生虎卫结阵以待。从阵型上看,似锋矢阵,却又有不同之处。且,那些虎卫当时眸光之中,尽显杀气,无畏之意尽显。我曾听刘将军讲过,先生独创协同阵,两者保护胁从,一人攻杀。这种阵战方略,苏某曾在西北陌刀军见过。只是,他们并非两人胁从,而是一人胁从,一人攻杀。先生创举,更能保护攻杀之人,相比陌刀军胜算更大。”
厉延贞很是诧异,看来还真是小瞧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