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税只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故而几乎所有佃农,都被地主逼着送小孩去学校,而有些地主担心朱雀军要吃小孩的谣言,或是要上自家的族学,于是按朱雀军一开始的分地政策,让适龄儿童家庭分家出去,只需几亩地三税一,以此来逃税。
故此,包括佃农在内的所有农民,几乎都把适龄儿童送去市集的小学去了。
各个小学都是草创,一边是正在施工的校舍,一边是一个个同道各带数十年龄不一的学生,围坐在一块块木板和石板前,用炭笔教授着简体汉字,简体数字,写完一块板子就交由年纪大的学生去擦洗。
遇上下雨就在油布棚子下授课,学累了就听老师讲故事:
有讲历史的,三皇五帝,东周列国,战国争霸,两汉兴衰。
有讲生活的,定海镇的生活,农民军的创立,琼崖岛上和黎族来往的故事,为什么要造反,为什么不收赋,而要摊丁入亩......
讨论为什么学校能凭着科学让大家三餐管饱,而在家里只能两餐果腹,时不时做点浮力,杠杆的实验,以至于孩子们都向往着老师们口中的那个词——科学。
然后老师就会告诫学生,必须先得下苦功夫,学会认字,算术,才能去学习科学,不然就只是见识了世面,看了个热闹。
遇上学习偷懒的,周边的朱雀军战士,多是来自农民军的士兵,应对这样的孩子轻车熟路,李弎当年刚开始组织起流民的时候,就推行了小学。
先是提出来罚站,顽劣的用厚布帛裹住的棍子打,不留痕迹,实在学不进的,收进军营,军法管教,白日和士兵一起训练,晚上上夜校,教育也不能停。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黎庶的力量,部分小孩的快乐童年只好牺牲掉了。但如果以后他们懂事了,他们就知道,能免费三顿饱饭,他们已经比大汉九成的孩子幸运,能接受教育,又比九成五的孩子幸运。
家长们倒是明事理,发自内心地感谢朱雀军,感谢这些来自定海的老师,当然,如果没有什么朱雀军要卖孩子,或者朱雀大将军要拿小孩祭炼法器,复活大贤良师的传闻就更好了。
番禺这边的小学刚起步,无论大小基本都需要先扫盲,有家学基础的孩子也要重新开始,因为教材是简体字,体系都是简体的,韦恩这一大帮子人,跟群穿一样,完全没理由去适应东汉的文化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