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在敌强我弱的客观环境下,保持对曹魏的战略进攻,以弱击强是不明智的。”
诸葛亮听了刘禅的话,脸色微微一变,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两口,以平复情绪。
“对于曹魏,决战不可避免,但不是现在。”
“朕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征求意见,作出如下的判断。”
刘禅停顿了一下,看着会场上埋头记录的大臣们,威严而又不容质疑地说:
“朕判断,三十年内曹魏没有能力对大汉实施战略灭国级别的进攻。”
话音刚落,又是一片骚动,会场上的大小官员们忍不住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起来。
这个战略判断和以前的对外政策完全不同,以前诸葛亮总是强调曹魏亡我之心不死,必须以攻为守,才是蜀汉唯一的机会。
“大家安静!会给你们时间讨论的。”
刘禅敲敲桌子,语气非常严厉。
众臣听了,立即恢复坐姿,全场鸦雀无声。
对于会场秩序,刘禅早有安排,外围是羽林军警戒,会场后台有三十名赵兴带队的新军刀盾手时刻待命。
李和的粘杆处也混在服务人员之中,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毕竟这次会议要动很多人的蛋糕,不得不防。
“朕的依据在于:”
“第一,曹魏也是经历长期战争,国力虽然比我们强,但还没有强到能一举把我们歼灭的地步,它也需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第二,曹叡继位不过两年,曹魏在八年时间里就换了三个最高领导人,他们的内部还没有整合完成,形成不了统一的思想,这就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灭国战争。”
“第三,我们和孙权的联盟在今后一段不短的时间内是可以维持的。”
“朕根据以上三点,作出战略判断,三十年内没有大战,我们可以和曹魏拼经济、谋发展,养休生意让老百姓吃上米饭肉汤,同时朝廷再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三十年后与曹魏进行战略决战!”
全场听完刘禅的战略决策,这次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左顾右盼,所有的人都在思考着,不亚于一场头脑风暴。
安静的会场突然响起了一个人拍手的声音,沉浸在思考中的人们被掌声打断,顺着声音望去,鼓掌的竟然是大汉的前丞相,现在的司空诸葛亮。
诸葛亮轻轻地,缓慢地拍着手,看着会场,然后把眼光投向身边的刘禅,眼睛里放着光,这是一种佩服的目光。
拍着手的诸葛亮站了起来,转身面对刘禅继续鼓掌。
全场的官员们也全部从战略思考中回过神来,又爆发出狂风暴雨般的掌声。
会场终于重新安静下来,刘禅继续作报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