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是全成都抄纸最牛的工匠,可以抄出薄如蝉翼但柔韧坚固的纸张。”
郑三在老张的招呼下,硬着头皮走了上来。
刘禅对郑三微笑着说:
“郑师傅,你来教朕做一张纸。”
郑三听了刘禅的话,本来想说“谢主隆恩”,可是舌头打结,什么都说不出来。
刘禅见多了老百姓在他面前的紧张场面,把模具一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郑,咱们开始。”
郑三也学着刚才看到的老张在旁边协助的样子,用双手托着模具的一边,引导着刘禅把模具再次浸入纸浆里。
有了郑三的控制,这沉重的模具一下子变得轻巧起来,刘禅顺着郑三的力道把模具从池子里提了起来,上面果然留下了一张四四方方,极为轻薄的皮纸。
这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行的内阁办事大臣,左将军吴懿竖起了大拇指盛赞道:
“陛下天才,虽然从没学过,但一出手就是大家风范。”
众人纷纷同意吴懿的说法,再次热烈鼓掌。
刘禅看着自己抄出的纸,对大家说:
“这抄出的一张张纸就需要我们在上面谱写出大汉的壮丽诗篇。”
随行的韦忠贤连忙用纸笔又一次记录下了刘禅的金句。
从此,浣花溪的造纸盛况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外地来成都的人有空都要到此游览,特别是刘禅亲自抄纸的地点,成为百姓们焚香跪拜的风水宝地。
后世有诗人把它同蜀茶并列起来,“蒙顶茶畦千点绿,浣花笺纸一溪春。”
至于刘禅亲手抄出的这张纸,立即就被老张命人单独照看,晾干后被老张收藏装裱起来,成为张氏造纸工坊的镇厂之宝。
一百年后,它出现在古董拍卖市场,拍出的价格相当于成都黄金地段的一个小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