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机密

皇宫

皇帝收到东平郡王的奏章,要求增加军械,特别是火炮,还特别提到朱然的船队就拥有这种火炮,以备明年春季的大反攻。

这种军事奏章先到军机处,再呈到皇帝桌面上,所以讨论之前,已有很多大臣阅览过。

大家都莫名其妙,朱然何来的火炮?东平郡王又何从得知?看来要东平郡王与朱然对质才能分辨真假。

自讲课风波发生,内阁大臣及军队处大臣们开始关注朱然,加上他顺利完成运粮任务,对其能力及观点都会特别重视,很简单,这证明他之前的讲话不像是在吹牛。

“皇上应彻查朱然的船厂,禁止他生产火炮生产。”有人提出。

“不,皇上应召他回来,让他交出火器枪械。让他明白,这是国之重器,不是他的船厂可以生产的。”也有大臣说。

“不妥,朱然既然发明这些重大武器,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兵部应该下单向他购买,即使没收了他的厂,没有他的指导,也无法生产岀来。”贾雨村说,他还是认可朱然的能力的,但在朝堂上他不敢宣称朱然有特殊能力,这不符合士大夫的传统理念。

“不能继续纵容他,必须得给他一个警告。”户部尚书陈柏树说。

“但我们也得先礼后兵,先召他回来质询,倘若他不听圣诏,再对他说工厂进行罚处。”何以休说,他算是比较开明的思想,不会一味想着封杀不同类型的思想和人物。

皇上一时不决。贾雨村出来打破冷场僵局说:“我们判断之前需要清楚朱然更多的信息,以免造成误断。”这是可进可退很笼统的说法,可以理解为可能朱然有超然能力,先不要惹他,要招安他收买他安抚他为朝廷所用;也可以理解为查清他底细再动手处罚他。

小六本无资格上这种内阁会议,但涉及朱然,皇上特指他参加。这时皇帝点了他的名,他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说:“朱然的问题由一篇奏章引起,奏章说明年可反攻,不提目前的状态,是胶着僵持还是被人家压着打?还是只有加了火炮才能压着蛮族?

其实,北方蛮族骑兵打的是运动战,来去如风,我方的火炮重,不适宜游走,只有防守的优势,所以增加火炮才能反攻,实在存疑。

小王怀疑前线战况很不乐观,已处下方,前方将领是在想增加火炮才能和对方保持持平状态。当战场处劣势,能够打平手,前方将领往往会报成大胜。”

这些都是朱然之前在书信中提到的。现在正好活学活用。

此言一出,众臣震惊。很是合理,刚才都给人带入一个误区,却忘记了奏章的本质内涵。

“那应该如何才能不被前线军方蒙蔽呢?”陈柏树问。

小六见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便说:“我想起魏国侍中刘晔在朝廷上曾竭力劝告魏主曹睿伐蜀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回去翻书看一下,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众大臣听了都很惭愧。

那故事是这样的:

魏国侍中刘晔在朝廷上曾竭力劝告魏主曹睿伐蜀,认为“今若不剿除,后必为大患”,睿点头答应。刘晔回家后,众大臣来探问是否有兴兵伐蜀一事,晔矢口否认,并解释说:“蜀有山川之险,非可易图。空费军马之劳,于国无益。”

大臣杨暨听到此话后向曹睿反映说:“昨闻刘晔劝陛下伐蜀,今日与众臣议,又言不可伐,是欺陛下也。陛下何不召而问之?”

曹睿当即召刘晔前来对证,晔对睿说:“臣细详之,蜀不可伐。”一会儿,杨暨离去,刘晔埋怨说:“臣昨日劝陛下伐蜀,乃国之大事,岂可妄泄于人?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曹睿这才恍然大悟。看来,刘晔正是要将伐蜀决策对众官员保密,而曹睿庸碌之主,反不能领会刘晔的良苦用心。

众大臣都明白这典故的含义。皇上也明白,众大臣中定有与东平郡王交好的,倘若彻查的消息传到他耳边,彻查并不能彻底执行。为了先稳住东平郡王,皇上还是下旨召朱然回京,但是没有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