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不但邹氏没得到、宛城没拿下来,曹操还失去了身边几个最亲近、最重要的人。
真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
这一日,曹操正在百感交集,荀彧来到了他的身边。
曹操一见荀彧前来,赶紧振作了一下精神,起身坐了起来。
出兵宛城之前,几大谋士当中只有荀彧敢直抒胸臆,对曹操提出反对意见。
这样既有胆魄担当,又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曹操此时怎么看怎么都顺眼。
“主公节哀顺变!”荀彧见了曹操,先开口安慰道。
“文若,只恨我当初没有采纳你的意见,才酿成了今天的悲剧,唉!”曹操一脸憔悴地捏着眉心,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主公,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尽早地振作起来啊!”荀彧劝道。
曹操知道荀彧过来找他,不会只是为了安慰他,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跟他商议,于是说道:“文若所言极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认真考虑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荀彧看曹操虽然遭此大难,却并没有过度忧伤,当下感到很欣慰,又说道:“主公,经宛城一役,张绣已经与我们势成水火,这个西凉匹夫我们一定要讨伐!”
曹操看荀彧对宛城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惊奇地问道:“文若,你之前不是不同意我们攻打宛城吗?这次怎么又改口了?”
“主公,此一时彼一时也!之前我们跟张绣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贸然率兵讨伐实在出师无名。而如今却不同了!他先降后叛、出尔反尔,还杀死了大公子、典韦将军等人,是铁了心的要与我们为敌了。此患不除,永无宁日!”荀彧解释道。
曹操经历了宛城的变故,想法也完全改变了,他现在并不想发兵宛城。
一方面,张绣公然反叛,此时必定戒备森严、枕戈待旦,以防曹操举兵报仇。
虽然出兵征讨他肯定能胜,但也会损失十分惨重。
另一方面,张绣根本算不上什么诸侯,只是个寄人篱下的乡野毛贼,小泥鳅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邹氏也死了,就算把张绣打败了又算什么本事?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曹操又道:“文若啊,张绣固然要讨伐,但是我想把他先往后放一放。倒不是我沉浸在丧子之痛当中无法自拔,而是眼下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此番我虽兵败宛城,却也并非一无所获,也了解了西凉军的一些情况。之前发兵宛城,是怕李傕、郭汜以宛城为切入口,连同张绣一起攻入许昌劫走天子。后来到了宛城我才知道,西凉军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张绣跟李傕、郭汜根本就不是一伙的。所以我们除掉张绣,也不必急于一时。我觉得此时我们应该整顿兵马、囤积粮草,好好韬光养晦一番。”
曹操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