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建不说话了。他虽然冷酷无情,却明白官场倾轧如何严重,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官居三品。
正所谓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一旦自己失势,这些年轻的仕子得了势,他们很容易报复当年与他们有过节的人。
他深深地明白那些年轻人今天还是不名一文的臭小子,得到皇上的认可便成了人中龙凤,秦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兰永年又没主意了:“依两位大人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穆建想了一会儿,说:“按照办案流程,先把这些仕子请来,一一讯问,问完之后再落实他们的口供,事实自然清楚。”
莫如深早就料到他们不同意查下去,穆建的建议正是他自己的想法。现在穆建这么说了,兰永年自然同意了。
不过,兰永年还是耍了心眼,为提高办案效率三个衙门把名单涉及的人分了一下。
刑部分到了李相龙和黄海兴,临安府分到了孙卫刚和卓俊,最难办的文云孙和郭楠分给了莫如深。
郭楠是个花花公子,又是郭明玉的儿子,穆建与郭明玉有些交情,都是贾似道的同党,穆建自然不好与郭楠说话。
除了郭楠,文云孙是揭露科场舞弊的刺儿头。穆建故意把这两个刺儿头丢给了莫如深,兰永年心领神会同意了穆建的方案。
查案责无旁贷,莫如深无法推脱,另外他确实有话要问文云孙和郭楠,自然同意了。
兰永年虽然坐在堂上,其实案子还是由张雨辰来审理。穆建倒是亲力亲为,很重视审案的事情。
莫如深也知道自己要审的两个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文云孙还算好沟通,而郭楠绝不是好对付的。
两人上次见面还是在屯田舞弊案后,那时郭明玉被贬官,郭楠找到莫如深大吵了一架。
莫如深把郭楠带回了提刑司,郭楠立于堂上,态度十分傲慢。
莫如深倒也没在意,耐着性子问:“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吗?”
郭楠嘴角一歪,说:“你是堂堂提刑官,还不是想叫谁来,就让谁来吗?”
彭超很厌恶他说话的态度:“郭楠,端正你的态度,认真回答莫大人的问题!”
郭楠说:“不要绕弯子,有话讲在当面,不必讳言!”
莫如深不慌不忙地说:“郭楠,我们是老相识。科场舞弊案震动朝野,皇上已经下了圣旨。一经查实,这可是杀头之罪。”
郭楠轻蔑地说:“莫大人所言我自然明白,但不清楚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莫大人公报私仇,想栽害郭某?”
彭超大怒:“郭楠,你给我住口!说什么呢你?”
莫如深示意彭超退下,对郭楠说:“你可曾向任何人买过考题?”
“买考题?”郭楠连连冷笑,“莫大人太瞧不起郭某了,郭某自问进士及第如探囊取物,何必自取其辱?我可不是姓文的那小子!”
郭楠的反应在莫如深的意料之中,他又问道:“你认识刘克功吗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郭楠不耐烦了:“什么克功!我认识他干嘛?”
莫如深加快了速度:“那杨玉贵呢?”
郭楠摆摆手:“不认识!”
莫如深立即问道:“有没有人向你兜售考题?”
郭楠脱口而出:“没有!”
莫如深突然一拍惊堂木:“大胆郭楠!你说你不认识杨玉贵,账本上为何有你购买考题的记录?不说实话,别怪本官大刑侍候!”
彭超火上浇油:“不必再问了,直接上大刑,对此等顽劣之徒不必怜悯!大刑之下,他会说的!来人,上刑!”
差役们拿着夹棍走了过来。
郭楠真的慌了,连连后退:“你干什么?我爹是郭明玉,我是天子门生——”
莫如深打断了他:“你还没有考过殿试,你还不是天子门生!”
莫如深的笑容很奇怪,郭楠惊慌失措。
他急忙跪下说:“莫大人,有什么事您尽管问,学生知无不言!”
莫如深知道他服软了,本来也没想对他用刑,刚才发生的一切只过是和彭超提前定好的计策。
莫如深的口气缓和下来了:“郭楠,我与令尊并无私仇。你虽然玩世不恭,但颇有才学,本官十分佩服。你还记得知学书院吗?丁仕伦坠马而亡,马匹是你的,你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时,我帮你洗清了嫌疑,可是如此?”
郭楠连忙叩头:“学生记得,感佩之至!”
“那便好!”莫如深说,“我不敢说对你有恩,但以一个老大哥的身份请你实言相告。第一,你可曾买过考题?第二,可曾认识刘克功或杨玉贵当中任何一人?”
郭楠想了一下,说:“回莫大人,郭楠未曾买过考题,也不认识刘克功或杨玉贵。郭某虽不才,实不屑于作弊,一甲不敢说,中二甲当无问题,我何必自寻烦恼呢?”
他的样子很真诚,也符合莫如深的推断。他的微表情与说辞相符,莫如深认为他的口供是可信的。
莫如深说:“你起来吧!”
郭楠慢慢站起来,心情放松了很多。
莫如深说:“郭楠,你才华出众,交际广泛,有大好前途。我希望你金榜题名,不负年华。”
郭楠有些感动了:“谢莫大人教诲,学生谨记!”
莫如深还是想挖掘一下线索:“郭楠,你参与了本届科考,是亲历者。你好好想一下,本届科考中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吗?”
“异常的事情?”郭楠皱了皱眉,“要说异常,还真有一件,不过应该与科场舞弊案无关。”
莫如深眉头一拧:“是吗?说说看。是否有关,我自有判断。”
郭楠说:“应考的仕子中流行一本小说,叫做《晚唐风云录》。作者叫童伯,听起来是一个老人写的。”
莫如深好奇了:“仕子来京赶考,不是应该温习功课吗?怎么还有时间读小说呢?”
郭楠点头道:“就怪在这儿。一开始,我也不以为然。后来,我很好奇,忍不住看了看。一下之下,我大吃一惊。”
莫如深问:“为何?”
郭楠解释道:“书中写的是晚唐的探案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是鸿生书院案,故事情节与当年的知学书院案非常相似。第一名死者死在了箭靶里,第二名死者坠马而死,凶手也是书院的教习。”
“什么?竟然如此雷同!”彭超大惊。
莫如深也吃惊不小:“情节如此相似,莫非他是当年书院案的亲历者?”
郭楠点了点头,说:“我是这么想过。怪异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
“还有什么?”莫如深问。
“作者的名字。”郭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