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歇会肚子疼

老爸老妈走后,刘强终于自由了,跟小松打了电话,约好明天回大明。

洪武四年正月初九,两人再次回到了大明奇珍楼,百姓们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地上的积雪已经见不到踪迹,到目前为止还只下了一场雪,刘强抬头看天,只见太阳高挂,天空格外晴朗,看来这个冬天是个暖冬,不知今年会不会有大旱?

小主,

刘强找到老魏,安排通知商会会员开会,半个时辰之后会员陆续到场,刘强主持了这场会议,主要内容就是春耕播种需要这些地主大户,带头种植高产粮食,如小麦,土豆,玉米,红薯。

众人听了刘强讲述的每种农作物的产量,纷纷惊讶不已,都有些不信,世上怎么会有这么高产的粮种!

刘强不想白费口舌了,为了解除众人的的疑虑,刘强给他们写了字据,向大家保证,如果年底收成,没有达到自己所说的目标,自己将会按照往年每家的收成,折成银子赔给他们,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刘强还安排商会会员,去外地大量购买耕牛,骡马,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府衙将会用比市场价高两成的价格收购,并会把这些耕牛和骡马,收归到东昌商会名下,属于集体会员的财产。

当天就通过府衙把政令传达到治下各县,乡,并贴出告示,告知全府农户百姓,春耕时要去当地县衙,府衙,领取粮种,秋收后用等价的粮食归还即可。

衙门还会专门派人指导百姓种植新作物,百姓纷纷感激魏知府下发的惠民政令,称他为救苦救难魏青天!

刘强不爱这种虚名,并不想过度的高调,把名声让给了老魏。

老魏虽然受之有愧,但心里依然乐滋滋。

现在的小麦经过后世改良,一般六个多月就会成熟,在成熟之前一个月,可以在小麦田垄中套种玉米,给玉米充足的成长成熟时间!

明朝还没有人想出套种的方法,这是后世摸索出来的经验。

九月底可以开始冬小麦的种植。虽然时间有点紧迫,但应该问题不大。

这将会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由每年的一季变成两季,可以在一些开垦出来的荒地种植土豆或红薯。

如果今年没有大的灾害,东昌府将不会有百姓再饿肚子。

两天后府城包括各县,乡,选出的五百多种地好手,来到了府衙接受刘强培训,刘强详细介绍了新作物在种植当中,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天气一天天变暖,刘强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从现代采购的一批又一批大量粮种和秧苗,已经下发到各县乡。

忙碌的春耕开始了,所有百姓都领到了粮种,通过那五百人回来后的讲解演示,百姓们了解到了这些新作物的产量与习性,纷纷选取自家今年所需要种植的农作物!

每三户人家分配到一头耕牛或骡马,并有详细使用规定,告知百姓必须善待,不可过度使用,否则三户人家依律法治罪!

刘强又找到老魏,还和他说起今年来东昌府的人会更多,需要建一个东昌酒楼,能同时入住一千人,有五百个房间的那种!

老魏吓了一跳,没那个必要吧!

当然有必要,你不希望来东昌的客人,全住在大街上吧!你看看现在慕名而来的行商有多少人?

老魏无语,点头答应了!

接着刘强又开口了,和老魏讲述教育对百姓的重要性,识字的人太少,不识字就不明理,就会生乱!

人才太少对东昌府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否则百姓连朝廷下发的政令都会看不明白!

周强建议先从孩子们做起,在府城和所有县乡,开办免费义务教育学堂,让更多孩子识字明理。

学堂分小学,中学和大学,分别教授文学,史学,数学,武学,科学,以及政治思想,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老魏欣然同意,配合刘强下发政令,建设东昌酒楼,再次开启招人大计划,启动基建模式!又兴建学堂,在全府招募书生,秀才,教书先生等读书人,进行集体培训。

刘强知道这个时代大部分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理念影响,刘强有的是办法让他们闭嘴,随便拿出一样东西,比如拼音字母,阿拉伯算数,就能反驳的那些人哑口无言!更何况还有科学这门大杀器,保证让他们顶礼膜拜,口呼先生!

刘强从现代收集整理了很多中小学教材,挑选重点,去除明显的时代痕迹,重新印刷,编辑成适合在大明教育的教学课本材料!

招募条件十分丰厚。每人每月八两银子的束修,三天假期,学堂里面有食堂,先生和学生吃喝全免,每年夏冬两季下发先生和学生两身衣服,本身北方的读书人,家境条件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

刘强不相信这么优厚的条件会没有人来。

结果培训头一天就来了三百多读书人,刘强没急着开始讲教材内容,而是向他们讲述了王朝的兴替,文化的传承。

刘强怕自己讲的东西,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巧妙的运用一些大道理,掩盖一些不适合说的儒家理念!

众人听的如痴如醉,彻底被刘强的煽动性演讲给洗脑成功!

虽然有一些人觉得讲述太过粗俗,但是大道理讲得通,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继续听,毕竟待遇给的太好了。

从这天开始,他就开始了苦闷的讲课生涯,一讲就是半个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边儿听讲的这帮书生,越来越佩服刘先生,对!你没听错!刘强从刘东家晋级为刘先生了!

府衙早已划出大批建设储备银,来支持免费教育的建设,甚至在学堂立起石碑,刻上出资人员名单,上面全是东昌商会的会员,

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和百姓通通记住他们的美名善举,也算青史留名了,众人无不拍手叫好,这种留名的机会是不可多得!

全府的百姓早已经沸腾了,魏知府和刘强的名声再也压不住,东昌商会的会员也跟着沾了光。

如果现在有人敢在背后说他俩人坏话,被人听到暴打一顿那都是轻的!

这天东昌府的孩子们开始上学了,东昌府东南西北,各建了一所小学和中学,暂时只招收了七到十二岁的男孩!

刘强还没打算要去办什么女子学校,太毕竟惊世骇俗了点儿,得一步步慢慢来,不然某群老顽固,会提刀过来砍人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