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常茂一大早就把舅舅蓝玉喊了起来,蓝玉无奈只好起床,跟外甥骑马来到京营挑选良家子。
何为良家子?
刘强有过交代,还专门把戚继光在选兵中说的话记录下来交给廖忠,让陛下按照这个方法挑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行动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见官府藐然无忌者是也。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所谓乡野老实之人者,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
戚继光为啥这么选?
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说以前选兵都主要看重四点,分别是:“丰伟”、“武艺”、“力大”、“伶俐”。
通俗地说就是身体高大、会点武功、有一把子力气、为人机灵。但是这四点并不是唯一标准,既不能废除,也不能光看这四条标准。
戚继光认为武艺差一点可以教,力气差一点可以练,但是胆气和精神面貌则是最主要的。
如果选了一个身体庞大却胆小的,在战场关键阶段跑不动,反而成为累赘;而武艺高强却胆小的,临阵怕死,甚至经常仗着武艺带头逃跑,这也不行;伶俐而没胆气的更可怕,平常就会占各种便宜,还没开战就想好了退路,而且在他跑路时为了顺利,还经常忽悠别人先跑;力气大而胆子小的人,临战的时候吓得腿软眼花,叫他他听不见,推他还推不动……
所以这四条标准不能废除,但也不能全靠这些。只有胆气充足,再配合上力大、丰伟、伶俐,而给他教授武艺,这才是最优秀,求之不可得的人才。
其实这只是能入门的要求,还要在良家子里面挑选,眼神好的,手指灵活,手臂稳的,
二人照着陛下纸条上写的这个办法挑选兵卒,整个京营十万人马,整整挑了三天才把兵员挑满,坚决不落下一个好苗子!
那些当兵的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要挑什么兵?一遍遍优中选优,十万人里就要两千个兵!
被选中的无不欣喜若狂,这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啊!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魔鬼训练!
两千人跟着蓝玉和国公爷常茂,向着北方的东昌府而去,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不一样的人生。
一路之上常茂嘴巴就没停,与舅舅说起,当初自己和陛下在东昌府的种种见闻,听的蓝玉心生向往,对这个刘强越发好奇起来!
这个人太神奇了,他拿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过的,蓝玉不由得加快了胯下马儿的速度。
最近大明朝廷颁布了许多政令!
第一,不再限制百姓的出入,百姓可以自由的去往大明任何地方,再也不用去官府办理路引凭证!
第二,大明百姓从今以后不再区分三六九等,户籍统一更改为大明子民人人平等,取消任何奴籍,贱籍,匠户,军户等等,各家各府的下人仆从恢复自由身!
从今以后各家下人仆从卖身契作废,各家可以与其签订雇佣契约,不可强行限制人身自由,如有不法行为经百姓举报,一经查实从严从重治罪!
第三,从今往后官府不再强行征召劳役,由原来的无偿征召改为有偿雇佣。
而刘伯温也万万没想到,朱元璋会把商业部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自己在后边出出主意,当个狗头军师什么的就行了嘛!干什么非得让我老人家出面,老朱动动嘴自己跑断腿,一把老骨头都快折腾散架了!
哎!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最后还得自己埋。朱元璋在六部旁边挑了一处办公地点,商业部正式挂牌成立!
刘伯温到处挖墙角,把六部懂商业的人才一扫而空,搞得六部怨声载道,不过没人敢找他的麻烦,自己将来的福利可全都指望这个商业部了!
商业部的架子搭好,刘伯温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商业旧历,开放全大明的经商条件,大明百姓任何经商行为不受限制,但是必须到官府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每年收入在三十两以内的小商小贩三十抽一,三百两以内十五抽一,三千两以内十抽一,三万两以内五抽一,再往后就是五抽二的税。
取消朝廷的盐铁专营,各地商人皆可自由买卖,全大明任何矿产属于朝廷,明令禁止任何人不得私自开采挖掘,不过依然可以到官府投标每年的承包权,价高者得!
朝廷预计下月成立大明商业银行,全面收回之前的元朝纸钞,一比一免费兑换大明新款纸钞,任何人可以把银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可得百分之四的年利息,定期两年可得百分之五,以此类推!
任何大明百姓可以用担保物抵押向银行借贷,一年只收取百分之八的利息,两年百分之九,以此类推!
银行由朝廷全面监管担保,消息政令飞快传播大明各处,听到消息整个大明百姓彻底沸腾,最开心的当然要属卖身为奴的底层下人,从此以后终于可以活的像个人了!
地主乡绅名门望族等有钱的商人大户,也并没有计较这种事情,无非每月多花几两银子罢了!
之前商是排末尾的贱业,明面上没人看得起这些人,你再有钱也是白搭!可背地里谁不希望自己家财万贯,只是长久以来被一帮书呆子架在火上烤而已,什么经商就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奸商,搞得所有人都偷偷摸摸赚钱!
如今皇帝陛下给了这么一颗大甜枣,如果自己这点面子都不给陛下,最后倒霉的一定是自己!所以纷纷把重心转向商业,不再为田地里那点可怜的粮食斤斤计较,纷纷卖地的卖地,转包的转包回笼资金准备经商!
大明百姓无不高呼万岁,可谓普天同庆!
京城的高官显贵带头拥护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大势所趋之下没人敢说出什么反对之声!
这当然要归功于洪武皇帝的人格魅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于民休养生息,大力整治贪官污吏,朝堂之上一片清明景象,地方父母官大多数还是尽职尽责,百姓无不拥戴当今的洪武爷。
所有人都畅想着洪武盛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