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势

称皇 兵围城下 1463 字 9天前

萧牧沉思道:“这件事,父皇也知道,关键是怎么让父皇愿意废了老四……老四还修着大典呢,还有太子护着……”

想到这里,他又犯了难。

李回轩:“制而用之存乎变,变而通之存乎道,制约您的可以转化为机会,机会也可以转化为制约,此阴阳平衡之道也。”

“愿闻其详。”

“兵法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方可称之为善战者。黄河事败,太子和四爷心中必然是心虚后怕的,不仅怕您请求彻查,太子更怕四爷倒戈,四爷更怕太子为了自保抛下他,因此他二人虽然绑在了一条贼船上,和衷共济,其实心里早就有嫌隙了,而且这个嫌隙,只要您越得势,这个嫌隙就会越来越大。”

萧牧若有所思。

“所以,本王要让这个嫌隙越来越大,让他们自相残杀?”

“正是。”

“本王知道怎么做了。”

老四,这次是你自找的。

……

不久之后,汴京突然有了些议论萧牧在黄河时的风声,有的说萧牧大难不死,从黄河里活了回来,但更多的声音是

但更多的声音是萧牧在黄河遭到了不知道谁的暗算。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起先不过是一些官员之间茶余饭后的闲话,后来竟越闹越大,几乎满汴京传得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

甚至还有人说是有人故意要害死萧牧,才把他派到那里去的。

接着,曾作为骁骑将军护送萧牧出使北疆,现任步军衙门统领的孙河突然上奏折请罪,说自己虚报丧情,犯下欺君大罪。

奏折上到内阁,内阁不敢擅专,况且涉及军权的官职,一向都是庆熙帝亲自任免,所以这封请罪的奏折,内阁原封不动,送到庆熙帝那里。

紧接着,十几名御史联名上奏,请求庆熙帝查明事情原委,已正天下,正国法,并请求进行三堂会审。

显然这一切都是提前预谋好的。

庆熙帝不傻,谁傻都不可能是他傻。

他答应了三堂会审,而且亲自下旨,一定要审出一个前因后果来。

对于这件事,他表现得十分积极,重视程度甚至都超过了他打坐炼丹。

但是,他派了锦衣卫监听会审,以“协助办案”。

他倒要看看萧牧要整什么幺蛾子……

三堂会审还没召开,已经有两个人吓得魂飞丧胆。

小主,

这一天果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