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皖省风起

隆庆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双方正式签订了条约,两国也进入了“小蜜月”阶段,完全不复之前的剑拔弩张,刀兵相见。

至于两国掌权者怎么想,这就不得而知了。

皖省,庐州府。

自从徐相爷推行赋税合并,只用白银缴纳赋税后,各地统计是方便许多,但是也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

由于百姓手里大多是铜钱,纳税前需兑换为白银。

故此朝廷规定了兑换标准:一千文制钱兑换一两白银。

皖省巡抚孙恪见有利可图,便巧立名目,加征赋税,同时还提高田税标准,压榨百姓。

为了防止被户部查出,他甚至串通了布政使与按察使,在总督一心想往上调的情况下,虚报各府县经济情况,同时把贪污所得拿出一小部分当做各府县税收。

此举让皖省总督张振国很高兴,大大夸赞了孙恪等人的工作。

吏部和户部考察的时候,也是多有孝敬,没有细查。

吏部和户部的工作人员只以为他们可能想要政绩,压榨了府县的潜力,再加上皖省的姑娘很润,花酒味道不错,也就没有细究。

户部尚书沈括虽然对皖省的异军突起存疑,但由于考察的人是他的亲信,也就没有细究。

特别是吏部没有提出问题,他自然也不好当这个出头鸟。

而吏部尚书李春芳的妻子是皖省的,是李春芳年轻时在皖省考察遇到的。

真可谓是一见钟情,可惜当时李春芳官阶不高,当地的世家守旧观念又比较重,觉得女孩不嫁出省份是最好的。

但李春芳是何等人也?当时皖省多少官员的考核掌握在他手上,虽然官阶不高,但权力极大。

当时的滁州知府孙恪一听说这事,连忙发动在皖省的所有人脉人情,才让皖省顶级世家松口,答应了这桩婚事。

李春芳自然后来也没有亏待他,一路提拔孙恪,现在更是干上了巡抚。

都说人啊,一旦身居高位,他就容易犯错误。

能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毕竟是少数,乃至说是极少数。

孙恪本也是个科举新星,在皖省打拼了二十多年才爬上滁州知府这位置。

结果呢?李春芳只是抬抬手,他就一路高升,直到现在的巡抚之位。

人啊,一旦有了权力,就很难管住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