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三场考完

这天晚上的贡院街比第一场的时候更加热闹了,因为第一场考试才是能否中举的关键,而后面两场都是走过场而已。

第一场考得好的人这时大多兴高采烈,与身边的同伴高谈阔论着,一脸的春风得意;而第一场考得差的人这时也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心情反而更轻松了。所以这时考生们的压力普遍小了很多,气氛自然要比第一场的时候更加活跃。

第二场考试的流程和第一场是一样的,也是点名、搜检,然后找到自己的号房,等待考试开始。这次考场里倒没有像第一场那样闹出号舍里有蛇的幺蛾子,一切都很平静,普普通通。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是:“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任选一道。这些大都是朝廷办公时所用的公文,考察的是考生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否能满足做官的要求。

这种应用文写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难,对于赵鸿义这种在金陵书院受过训练的人来说更不在话下,刚到午时,就有许多考生交卷了。

赵鸿义也不管别人的进度如何,他只按照自己的节奏认认真真地做完所有的题,检查过无误之后才誊抄到试卷上。未时过了一半的时候,赵鸿义也交了卷出场去了。

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赵鸿义又去参加了乡试第三场的考试。

第三场考的内容是经、史、时务策五道,大约就是考察考生对治理国家有什么见解和建议。

这种策论题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发现治理国家的人才,其目的性是很强的。

然而科举考试在大明经过了一百年的实践之后,第三场考试的结果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而且大多数考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极为有限,朝廷的基本动向只能通过邸报来获取,对国家的各方面状况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所以也不能指望他们能写出什么有水平的策论来,只能渐渐沦为走过场。

第三场考完之后,乡试就结束了,而考试结果要等十天到半个月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