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在心里吐槽的话他是不能说出来的,于是又转移话题道:“听说我大明的官军中不是有许多火器么?想必防备蒙古人应该问题不大吧?”
吴廷仪道:“火器的杀伤力的确可观,不过也有不少缺点,那就是火铳装填太慢,无论射速还是射程都比弓箭差了一截,不可过于倚仗。”
赵鸿义忽然想到了记忆中有关火铳作战的情形,说道:“装填太慢也不算特别大的问题吧?不是可以用三段击的法子来解决么?”
“哦?你也知道三段击?”吴廷仪挑了挑眉,有些惊讶地问道。
赵鸿义知道自己一时说漏了嘴,连忙打了个哈哈道:“略知一二,略知一二。”
吴廷仪笑着摇摇头道:“三段击确实可以解决装填太慢的问题,不过火铳的射程始终是个难题,蒙古人在我们的火铳射程外就能用弓箭杀伤我方士兵,我方很难维持阵型不溃散。”
赵鸿义想了想,又问道:“那若是与大炮配合呢?”
吴廷仪道:“大炮若是造得轻便,易于野外运输,则射程极为有限,比弓箭远不了多少,发射的弹丸也不大,杀伤力有限,就比如目前军中大量配备的虎蹲炮。”
“若要射程远,则必须加厚炮管,加固基座,如此又会变得十分沉重,很难在野外运输,通常只能用于城墙上的固定炮台守城时使用。”
赵鸿义道:“晚生听闻泰西诸国的火器技术极其精良,其火铳和火炮不但射程远,而且十分轻便。为何朝廷不派人向泰西诸国学习制造火器技术,或是直接购买一些火器也好啊!”
吴斐然也一脸赞同道:“赵贤弟说得很有道理,去年海盗袭击上海时,他们使用的那些火炮十分精良,上海城内外都被炮火轰塌了不少房屋,连城墙和城楼也受损严重,十分厉害。”
吴廷仪叹道:“泰西诸国与我朝相隔万里,向来没有邦交,只是有一些泰西商人来我朝贸易罢了,却是找谁学?向谁买?”
赵鸿义一想也是,这时候好像还处于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殖民时代刚刚开始,欧洲诸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联系并不算特别紧密,朝廷想寻求这些技术恐怕也没有渠道,以后恐怕还要靠商人来引进这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