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齐海战草草收场,这场战争,欧洲意识到了华夏帝国将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同时,华夏帝国也感受到了,要向西扩张,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英法联军。虽然,英法联军在亚齐海战损失不小,但英国人在东印度还拥有三十艘大型战舰。而且,接收荷兰人东印度殖民地后,英国人也会获得荷兰人的战舰,加上二十余艘英法联军战舰,华夏帝国在锡兰的印度洋舰队,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消息传回北京,陈志远不得不将其余三支舰队的大部分主力战舰派往亚齐、马六甲和锡兰,防止英法联军的再次入侵。
英法联军在亚齐吃不到甜头,随即在印度次大陆接受荷兰人殖民地,同时组建一支二万人的英法联军夺取马斯喀特、亚丁、苏伊士。随后,一支渗透部队通过亚力山大乘船返回法国,将亚齐海战的消息和丘吉尔、戴高乐的计划传达。
路易和威廉两个皇帝,经过智囊团的一致商议,决定执行丘吉尔和戴高乐的计划。
十月十六日,二十万英法联军进攻亚力山大,奥斯曼帝国后方空虚,亚力山大在两天时间内被攻下,十八日,英法联军攻下开罗,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北非领地。二十日,英法联军进攻贝鲁特,城内三万奥斯曼帝国士兵投降。二十七日,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和英法两国签署和约,放弃北非、亚力山大、贝鲁特等地中海西南岸的大片土地,塞普路斯岛割让给英国,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南欧土地割让给英法共治。同时,奥斯曼帝国加入英法同盟,共同抵抗西班、德意志和华夏帝国的扩张。
十二月初四,在英法的调停之下,沙俄和奥斯曼帝国停战,条件是奥斯曼帝国割让保加利亚亚和克里米亚汗国领地给沙俄。
至此,陈志远穿越到十七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出现了两大世界阵型的对抗阵型;一大势力是英、法、俄、奥斯曼;另一大阵型是华夏帝国、西班牙、德意志。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
整个华夏大地,在数年的恢复建设下,已初具工业大国的基础。港口建设,按照地理和战略布局,华夏沿海修建了金州、天津、青岛、淞江、宁波、温洲、汕头、基隆、广州、湛江、钦州十一座重要港口城市。新领地,达沃、亚齐、马六甲、淡马锡、锡兰、旧港、三保垄、雅加达这八座港口城市牢牢控制着南洋诸岛。在马尼拉、三堡垄、旧港,还在西班牙人、荷兰人原有造船厂的基础上扩建改造,改造后,可以生产二千吨级以上的风帆战列舰。在缅甸,建皎漂、仰光两座港口城市,布局对印度洋的扩张和控制。
工业发展,一方面,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华北平原和漠北,由于地垫平坦,易于建造,如今已形成小有规模的铁路网。水泥道路更是在各主要城市间铺开建设。
除此之外,受钢铁需求量的影响,钢铁铁产量已达到一千万吨规模。水泥产量更是达到了一千一百万吨,钢铁水泥厂家遍布国内大小城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华夏帝国的科教事业从未停止发展。在整个华夏帝国领地,县级及以上的城市都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十年基础教育机构。孩童六岁入学,第一阶段是一至五年的初学阶段;经过升学考试,及格者进入为期五年的中学教育,这就是华夏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经考试后,百分之二十的优秀学子进入高等教育学校进修,即是大学阶段。另一部分及格者,百分之三十的学子则进入各种技工学校继续深造。其余一半的学子,只能提前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了。
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陈志远的科学研究继续细分进入各个领域,钢铁冶炼开始在转炉炼钢上取得成功,离商业实用尚有距离。同时,冶炼领域,开始对稀有金属进行开采和应用。铬、钨、镍三种稀有金属的应用,华夏帝国生产出了不锈钢和强度更高的合金钢。火炮已可以生产一百五十亳米的重型火炮。
化工业,更多的新材料被生产出来,尿素、氨气、氨水、炭氨、磺氨的成功生产,使农业发展更加快速,特别是氮肥的投入使用,农作物产量又增加了三成。在新材料的应用下,又催生了新产业,一座座依靠氨制冷的冷库在城市拔地而起,食物储存,由干燥、腌制发展到了冷冻。有了制冷技术,又催生了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液化制备。可谓是一环连一环,一环又催生一环。硫化橡胶的成功生产,又催生了轮胎行业,有了轮胎和水泥道路,自行车和人力脚踩三轮车开始大规模生产和普及。人们的出行,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纺织业在巨大的需求刺激后,针织机、缝纫机也相继地在陈志远的提点之下研制成功,倒是蒸汽机进展相对缓慢。蒸汽机火车头才做到一千马力,可以拉五百吨货物,二十节车厢。往复式蒸汽机做到二千马力,按照华夏帝国的试验经验,在无风浪的情况去下,上水每马力可以拖带九吨重船只,下水每马力可以拖带六吨重船只。但加上航速等要素,船只要以每小时十五节以上的速度在海上航行,一吨需要四马力,二千马力可以带动五百吨的铁甲军舰快速行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近来生产的船只,都只是用来运输和客运使用的火轮,崇祯十五年底,研究院才依据使用情况,设计了几款铁甲战舰。其中一款吨位三千吨,由六座往复式蒸汽机推动的战舰。计划建造周期两年半,一次建造两艘,航速十五节,这款战舰定为战列巡洋舰;另外,威海船厂设计制造一款排水量五千吨的运输舰,也由四座往复式蒸汽机推动,航速八节,定为运输舰;淞江船厂,设计制造一款二千吨的快速战舰,由四座二千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提供动力,航速二十三节,定为驱逐舰。同时,建造一批五百吨级近海护卫舰,布雷舰。
欧洲,他们的科技也紧随其后,在亚齐海战的刺激之下和自身科技进步之下,他们也在多次试验中发现了硝化甘油。由于木质战船不抗打,他们的铁甲舰也提上日程。
首舰规划是二千吨的战舰,采用六台一千三百马力的蒸汽机,设计航速十五节。不过,英法联合研制的三千马力往复式蒸汽机已有眉目,他们的大战舰也提上日程。所以,英国新型无畏级四千吨战列舰、法国路易级三千五百吨战舰也提上日程,其余的护卫舰、驱逐舰也一一上马。
欧洲的科技发展之所以打开,主要是间谍渗透和华夏帝国较开放的贸易政策以及在中亚立国的李自成大顺政权。
一方面,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沙俄等国家利用贸易便利大规模搜集情报和出高待遇策反华夏帝国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大顺政权利用左右逢源的有利时机,用技术和情报换取欧洲的各种援助,在中亚,土地贫瘠、气候干旱,大顺政权的科技实力为零。所以,华夏帝国援建的兵工厂、铁路、蒸汽机制造厂,都让英国人参观操作。
陈志远迫于此中断援助,但李自成还是能通过两国的特殊关系获取一些技术和装备。而欧洲的间谍活动,真是防不胜防,陈志远抓了一批又一批,杀了一批又一批,但仍然有人挺而走险。因为,欧洲给的好处实在太多,一些技术和科研人员主动放弃国内工作,偷渡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