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制全舆图

刘承规抵达扶桑洲后,在一处港湾发现河中满布金砂,遂将此地命名为金山。

在将这批金砂运抵回京之后,刘承规相继往返扶桑洲与大周多次,且在其中一次航行中,还特意绕开了南部那条可穿行的水道,一路向南,竟不料意外发现了“南扶桑洲”的存在,并偶遇了当地的原部族百姓。

刘承规惊奇地发现,这里出土的青铜器以及早期的文字等,皆与殷商时期,十分相似。刘承规的发现使得大周又兴起了一股“南扶桑洲”的探秘远航之行,且不断有人质疑,远处在扶桑洲的原部族,似乎很有可能是殷商后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后,大周以那处可穿行东大洋与西大洋的水道,被用以划分南北扶桑洲,得名“甘渊”。

此甘渊,说的即是《大荒南经》羲和裕日之甘渊。水道乃是北扶桑洲之河流的延伸,大周之人顺势称之为“甘水”。

扶桑洲所对应的是太阳神的所在,来往的大周商团默契十足,皆取《山海经》中的内容,为扶桑洲的山水命名。

扶桑洲的一切,正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周人踏足此地而改变。其中,受到震撼最大的便是当地的原部族百姓。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东西两个方向上都是遥不可及的大洋,整个世界,仿佛就只有他们这一处陆地。

契丹人的到来,或许只令他们感受到了生存空间上的威胁。但是大周的踏足,则直接震碎了他们的世界观,令他们不断感叹,外面的世界居然存在着如此繁华的国度。

不说大周庞大的船队,单说大周人华丽繁杂的穿着,就能令他们研究许久。

一时间,用当地特产与大周人交换各种复杂多样的物品,变成了扶桑洲各个原部族百姓最为上心之事。

昭武二十七年中,柴宗训传命民政部开始绘制大周全舆图,范围不仅要包含大周,还要将当下已发现的陆地全都描绘进去。

“朕要此图,成为日后我大周航行无阻的‘指南针’,让各国皆以我大周的全舆图为制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