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最终揭秘,解救

PS:上章结尾优化过,看过的书友们可刷新。

————————

在直播间里的观众们的欢呼声中,亚历山大教授将一堆因素缩减到了三个:

大气环流,纬道位置和蓝星运动

“接下来,我们接着细化深入!”

老教授拍拍手鼓励道:

“来吧,继续!”

“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谁知道?”

这时,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后,再次纷纷举手报出答案:

“太阳辐射!”

“蓝星的自转!”

“地表地形作用!”

“嗯……”一旁的白人学者思考几秒后,补充道:

“还有地面摩擦作用和大气本身的成分也有联系!”

老教授一边写一边嘴上鼓励道:

“很好!”

“太阳辐射,和之前一样,不是直接原因,pass!”

“地表地形,pass!”

“地面摩擦和大气分成?pass!”

墙上只留下了一个蓝星自转。

老教授敲敲墙壁,说道:

“蓝星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并能维持的重要因素!”

他在“蓝星自转”上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接下来,我们继续!”

“影响纬道位置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这次没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了,只有那名白人学者随口喊道:

“黄赤交角的度数!”

随即,他笑着摇了摇头:

“正是黄赤交角的存在,蓝星才能四季分明,五代区分!”

“小学生都知道!”

老教授拍拍手赞道:

“很好!”

他指着墙面上最终剩下的几个单词说道:

“蓝星自转,蓝星运动,黄赤交角,这些都是最终能影响到蓝星气候大变化的重要因素!”

众人看着墙上的的三个单词都若有所思的样子。

而楚立心中更是有些蠢蠢欲动,他仿佛已经快要触摸到答案了,但始终还隔着一层纸!

“更关键的是!”

老教授在“蓝星运动”上,画了一个圈:

“所有的一切都和蓝星的周期性运动相关!”

“蓝星自转一圈,需要1天,pass!”

“围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1年,pass!”

他转过身来问道:

“除了上面两个,蓝星还有哪些周期性运动?”

大波浪等人相互看了几眼,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时,那名白人学者举手道:

“还有地极移动!”

“很好!”

老教授称赞了一声,然后挥笔写上“极移”!

没答上来的几人纷纷朝白人学者看过去,他耸耸肩说道:

“这个蓝星运动的确有点冷门,不过它也的确能够影响到纬度变化!”

“因为它是蓝星自转轴的变化。但周期不大,一般有14个月到1年作用。”

“极移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成分引起的受迫摆动。”

老教授点点头对众人说道:

“实际上,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随即,他在墙上寥寥几笔就画出了一副黄赤交角的图出来。

黄赤交角

然后,老教授指着黄赤交角说道:

“假设,有一种运动真能影响黄赤交角”

“当黄赤夹角为0度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位置!蓝星其它位置毫无温度可言!pass!”

“当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变小,温带地区变大!”

他思考片刻,画了一个叉:“pass!”

“当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变大,温带地区变小!”

亚历山大教授盯着墙壁看了半天,在众人注目下,拿起红笔伸了过去:

“正确!”

直播间里观众们见状纷纷在评论区里发弹幕问道:

“这……这……他在讲什么?为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懂?!”

“【恩那的巴尼拉】:那个白人大叔不是说小学生都知道吗?为什么我不知道啊!【滑稽】”

“【爱吃杨梅虾球的老程】:字幕上的字都认识,但就是一句也听不懂,不过我是文科生,希望地理老师不要来找我!【狗头】”

“【喜欢百结的岳凌】:就喜欢这种知识从耳边流过去,就是不过脑子的感觉!【狗头】”

楚立骤紧眉头盯着老教授写在墙上的选项后,迅速在大脑中进行模拟想象:

“为什么黄赤交角变大就ok了……”

当黄赤交角变大,北半球就能更大程度上的接收到阳光!

紧接着,随着昼夜温差更大,海陆温差更持久,季风活动也会更强!

当黄赤交角从当前的23度26分只需要增大一两度……

那么北纬地带将从12度到50度都将享受到更加潮湿的季风气候!

充足的阳光加上潮湿的气候,这不就是草原丛林所必须的环境嘛!

更加靠近赤道的是丛林,比如撒哈拉!

更远一点的则是草原,比如塔克拉玛干和蒙古大漠,或许就在五六千年前,塔克拉玛干还是一片湿润的盆地草原!而且因为这里赤道更远,理论上受到的大气环流变化会更加迟缓,沙化的时间或许也比撒哈拉更慢一些。(纯属个人推测,勿当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闭着眼睛思索了片刻后,猛地睁开眼睛,有些兴奋的对着镜头说道:

“亚历山大教授说得对!”

“在2万年前……不!”

他随即反应上来,改口道:

“应该是在多年前,蓝星的黄赤交角应该比现在更大!”

“所以,那时候的撒哈拉常年受到饱含水汽的季风影响,整个大陆生机勃勃,遍布丛林与沼泽!”

2万年前的非洲撒哈拉,一片绿植!(假想图)

“直到5500多年前,一切都变了!”

他声音越来越自信的说道:

“蓝星的黄赤交角不知为何,变小了,也许只变小了一两度而已,但却让原本属于撒哈拉范围(北纬14度到北纬34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一下子都集中到赤道附近了!”

“这种变化或许是有征兆的,比如降雨开始变少,但征兆的时间太久,久到可能足足一两千年那么久。”

他摇摇头无奈道:

“所以,当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的时候,灾难突然而至!谁也没有准备!”

“就这样,撒哈拉或许在热带季风消失的最初两百年间,还依靠着大陆原本的储存的淡水勉强维系整个生态链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