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松早就知晓李泽生的计划,所以对他要拍电影这事并不意外,只是有些好奇:“李泽生啊,怎么突然这么着急开拍,你之前不是打算大三才着手吗?”
李泽生毫无保留,把跟杨蜜聊过的想法,还有大学期间连拍三部电影的规划一股脑说了出来。
高小松没再多言,接过剧本与分镜头脚本,仔细研读起来。看完后,高小松抛出几个关于拍摄手法的疑问,李泽生一一从容应答。
高小松满意地点点头:“李泽生啊,我答应做你的制片人兼监制了。”
李泽生难掩激动,有高小松助力,电影这事儿几乎就成了一半,忙不迭说道:“太感谢高小松老师了!”
高小松接着问道:“拍摄地点选哪儿,水里的戏份打算咋拍?”
李泽生早有盘算,立刻回应:“选橡山影视城,去年才开业,为吸引剧组入驻,优惠政策不少,而且靠海,取景方便。”
高小松略一思索,觉得可行,又问:“水里的戏份具体咋安排?”
李泽生不假思索地说:“建个两面玻璃的水池摄影棚,要是能找到真礁石最好,找不到就做仿真的,还有鲨鱼道具、鲸鱼尸体模型、浮标这些,都得准备。特效和后期呢?先找华影数字谈合作,要是不行,再找我爸帮衬。”
随后,两人围绕前期筹备的诸多细节、李泽生的各项诉求等逐一商议。说到剧组人员安排,这部戏主角就一个,配角都安排客串。
高小松能客串开头开车的司机,两个冲浪男角色,李泽生也能顶上一个,剩下那些戏份不多的角色,从剧组工作人员里挑人演就行,橡山当地也能找群演。
剧组配置方面,导演组有李泽生和一位场记就够,用不着副导演、执行导演;制片组和剧务交给高小松统筹,毕竟他全程要盯现场,李泽生初次执导,全盘把控剧组怕是有心无力;摄影组、灯光组、录音组,各配一位主力人员和一位助理即可;美工组涉及道具、化妆、服装,得多安排几个人手。这么算下来,整个剧组不到 20 人就能运转起来,拍摄周期大概一个月。
最后,高小松问:“你预算多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泽生回答:“100 万,一台摄影机够用了。”
高小松点头:“行,我尽快核算成本,要是不够,我这边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