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银子,如果没有大军驻扎,还真保不齐能不能顺利的运回京师。
由果推因,这件事情要没有天子在背后捣鬼,他们自己都不信。
不过,无论如何,有了银子,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在看到奏疏的第一时间,沈尚书就已经在盘算着,这些银子该如何规划了。
至于这笔银子的来源,老大人们除了有些感叹,天子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反正,这些商贾本身就是走私出去的,而且看样子,里头有不少人,之前就和倭寇早有勾结,现如今只是把他们的商船抄没,命还留着,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不过……
看着底下几人一阵迟疑的样子,朱祁钰有些不高兴,道。
“如此好事,可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浙江,山东一带的雪灾,也必定可以安然度过,难道诸位卿家觉得有什么不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当然好……
要是于谦在最后,没有提出要开放海禁的话,就更好了!
底下的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心头不由苦笑一声,不错,他们之所以在看完奏疏之后,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于谦在奏疏的最后,借此次商船之事,首次提出了应当开放海禁,并力陈了所谓开海之利。
这才是在场的诸多大臣神色复杂的原因,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当然是好事。
可是,如果说他们这个时候大肆的赞赏于谦,其实也就是变相认同了于谦开海的想法。
但这件事情实在太大了,而且,由于谦这么一个朝中重臣提出,份量非比寻常,所以,他们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殿中沉默了片刻,眼瞧着天子的脸色难看,隐隐有发难之意,一旁的沈翼才赶忙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次于少保和张都督二人带兵出兵,不仅扫平倭寇,靖宁海疆,而且还查到了这么多和倭寇勾结的走私商人,此举实在是大快人心,朝廷理当论功!”
此话一出,在场的一众大臣赶忙附和,一时之间,殿中沉默的氛围打破,但是,他们却只肯将这份功劳,归在征剿倭寇当中,对于开海的提议,却绝口不提。
见此状况,朱祁钰摇了摇头,心中叹了一声,也没什么好遮掩的,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于少保在此奏当中,言道海禁之弊,认为朝廷应该开放海禁,允许商贾出海贸易,诸卿觉得如何?”
啊这……
底下的不少大臣顿时都卡了壳,他们想到了,于谦的这份奏疏,很有可能也是天子的意思,却没想到,天子如此直接。
面面相觑了一阵,让人没料到的是,这次率先出面的,竟然是一向与世无争的礼部大宗伯,胡濙。
“陛下,海禁乃是祖制,历代先皇皆厉行海禁,如今朝廷,岂可因微末之利,而动摇祖制,臣恳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