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得罪权要。王文木说,温庭筠得罪了当时两个大人物——皇帝和宰相。

黄巢和朱温齐齐抽气,黄巢竖了个大拇指,“这老兄就一个字,牛!”

朱温催促道:“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王文木笑呵呵道:“不急不急,这事还有得一说。”王文木笑过后,便慢慢地道了开去。

话说温庭筠的先祖是唐初有名的宰相温彦博,侍奉过唐高祖和唐太宗两任皇帝。这人运气出奇地好,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锦鲤体质。温彦博进士出身,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一路开了挂似的,步步高升,最后成为一代名相,唐初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唐太宗十分器重他,死后他获得了陪葬昭陵的殊荣。

温彦博之后,温家子孙个个以他为荣,对这位先祖是念念不忘。奈何温彦博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温彦博的巅峰后代子孙无人能及不说,而且越追越远。

于是乎,温彦博就是矗立在子孙后代面前的一座高峰,高山仰止,尽管越过越没落,但子孙后代都想再创先祖的辉煌。

温庭筠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走进长安城的。走进长安城当然是想复制先祖的发展轨迹,于是乎,考进士就是温庭筠的不二选择。由进士而官场,再登宰相之位,老温的计划就是这么安排地。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温庭筠的这条科举之路走得可谓是迭宕起伏。这还得从唐朝的科举制度说起。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发展到唐朝还不够完善。这个不够完善体现在哪里呢?这么说吧,唐朝录取进士文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要看举荐,也就是说,权要的举荐对录取考生有重要的影响力。

所以,要有实力,还得有背景,只有实力没有背景的人,考官第一轮可能就把你剔除出去了。

毕竟,偌大的国家,文章写得好的绝不止屈屈三十个人,但进士的录取名额只有三十个。名额有限,关系很重要。而且,唐朝的科举考试不像后代,没有糊名一说,谁的试卷考官一目了然。

基于这一点,温庭筠到达长安后就开始结交权要。他一开始结交的是太子李永。如果李永顺利登基,温庭筠自然顺利进入官场,但太子李永暴毙了。

怎么暴毙的,民间诸多猜测,王文木也不敢细说,只说可能跟宫廷争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