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听罢,顿时醒悟,遂誓言道:“吾受王命镇守于此,自当与城池共存亡,今后有复言弃城者,立斩!”
遂与夏侯惇、李典、乐进各守一门,驱赶士卒、百姓上城死守,以土石填塞城垣,紧急时以粮包填之。孔明边着兵将攻城,边投书劝降。
曹仁全力守城,只是不理。几日后洪水渐次退去,荆州水军只得撤了,孔明复围樊城。
此次樊城用水,虽未得城池,却败得曹营十万大军,夏侯惇收拢残兵,只剩四万余人。且大都赤手空拳,闻得孔明之名,尽皆丧胆。
见事不可为,夏侯惇、蒋济商议,遂选精兵一万留李典率领,助曹仁守城,其余撤回宛城,整补修整。夏侯惇急修本章请罪,蒋济亦修书详述败军经过。
孔明清点缴获,只得降军三万,其余辎重粮草,皆为洪水浸毁。
降卒中籍贯荆州万人留用,其余两万青、徐、冀州人士只得放归。
随后孔明上表报捷,玄德闻樊城大捷,不觉甚慰。遂升孔明为都亭侯,其余参战将佐皆有升赏,那张翼也沾光升了一级。
樊城兵败消息,传至祁山,曹真闷闷不乐,只传令坚守待援。
合肥曹营大寨。自曹操亲征后,在合肥与江东苦战数场,互有胜负。
曹操接得夏侯惇请罪表章,与坐下谋士传阅。众人皆面色凝重。
陈群(字子文)谏曰:“樊城一败,宛洛不宁,如今万全计,只有从速与孙权议和,抽兵回援,方为上策。”
司马懿听罢,不禁摇头不语。曹孟德数次相问,司马仲达只得起身道:“夏侯将军虽败,却是困于天灾,非战之罪也。
虽损兵五万,但大部降卒家眷子女皆在吾手,料其难为孔明所用。宛城武库充足,不出两月,夏侯将军所部便可恢复战力。
夏侯将军处尚有四万人马,算上曹仁樊城三万军,虽攻之不足,但守之有余。可严令其与蒋济助曹仁守城,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