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盖州传 于学忠 838 字 7天前

春秋战国时代,县级组织已普遍建立。

这一年,盖州城外的冬日清晨,比往常更加冷冽,天边刚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整个世界似乎还沉浸在一片沉睡之中。然而,就在这片宁静而寒冷的空气中,一位身着厚重斗篷的身影,已悄然踏上了下乡调研的征途。他,便是新任的州官——李渊。

李渊,一个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的读书人,自幼便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宏愿。如今,他终得朝廷赏识,被委以重任,前往盖州这片贫瘠之地,以期能够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他没有丝毫畏惧,心中只有那份为民请命的热忱,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而坚定。

寒风如刀割般春秋战国时代,盖州还是一片混乱与贫瘠之地,地方割据,政令不通,税收繁杂,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困境,新任太守李渊没有选择逃避或妥协,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的征途。他深知,唯有打破旧有的藩篱,建立高效、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盖州的问题。于是,郡县制的构想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

李渊深知,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他首先着手于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他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广开才路,选拔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商讨改革大计。这些人中,有久经沙场的将领,有深谙民情的文士,也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青年才俊。他们围绕着郡县制的核心理念,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最终形成了一套既符合盖州实际,又富有前瞻性的改革方案。刺骨,呼啸着穿过荒凉的田野,卷起一阵阵枯黄的落叶。李渊的斗篷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但他的步伐却异常坚定。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走走过场,而是要真正深入到百姓之中,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声音。

随着晨光逐渐明亮,李渊来到了第一片农田。这里,是盖州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但此刻却显得格外荒凉。田埂上,几位衣衫褴褛的老农正低头劳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艰辛。看到李渊的到来,老农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用疑惑而又期待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州官。

“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一位年迈的老农颤巍巍地走上前来,他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茧子,那是多年辛勤劳作留下的痕迹。

李渊微笑着回应:“老人家,我此行就是为了来看看大家,听听你们的心声。咱们盖州的百姓过得如何,我李渊必须亲自了解。”

老农闻言,眼眶不禁湿润了。他拉着李渊的手,声音哽咽地说道:“大人啊,您不知道,我们这些年过得有多苦。年年交税,可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家里的孩子饿得直哭,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听着老农的诉说,李渊的心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下。他紧紧握住老农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老人家,您放心,我李渊在此立誓,定要改变这一切,让盖州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无论是减税还是兴修水利,只要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事情,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做!”

言罢,李渊又转身向其他百姓询问情况。他走遍了田间地头,与每一位遇到的百姓促膝长谈。孩童的啼哭、妇人的泪水、青年男子的无奈……这些声音如同一首首悲凉的乐章,在他心中回荡。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渊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去。他深入调研,了解盖州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他走访富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援助;他亲自主持修建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他还积极向朝廷上书,请求减免盖州的赋税……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盖州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负担减轻了,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提升;孩子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笑容,整个盖州城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而当这一切成就展现在人们眼前时,李渊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真正的治理之路还很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决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寒风依旧在吹拂着盖州的大地,但此时的寒风却已不再是刺骨的寒冷,而是化作了温暖人心的力量。它见证了一位州官对百姓的深情厚谊,也见证了他在寒风中那份坚定不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