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盖州传 于学忠 1176 字 7天前

春日里,平郭县城外,桃花笑春风,柳絮舞晴空。县令韩安国站在新落成的文庙前,望着那高耸的飞檐,心中满是欣慰与期待。他深知,文化的种子一旦播下,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花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来自《论语》的经典语句,不仅回荡在学堂之内,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平郭人的心中。韩安国自上任以来,便立志要改变平郭县的文化面貌,让儒家思想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他亲自选址,筹集资金,兴建学校,并聘请了多位来自中原的儒家学者,他们或学识渊博,或德高望重,为平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术氛围。

学堂内,孩子们身着统一的儒衫,端坐在简朴的课桌旁,手捧竹简,跟随先生的节奏,一字一句地诵读着《诗经》、《论语》等经典。那稚嫩的童声,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而纯净,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先生,何为仁?”一个胆大的孩子举手提问,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先生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缓缓道:“仁者,爱人。非独亲其亲,非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之谓大同世界也。”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那份对“仁”的向往与追求,已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平郭县,属辽东郡。时辽东郡下辖18县。平郭县即其一(今盖州城老城区),位于平郭周边地区有房县、安市县、文县、沓氏县4县。具体分布为西北为房县,《东汉地理图》载,房县置於海城辽河东岸。《盛京疆域考》载:“房县在海城,似为今营口县境”。《大清一统志》载“房县旧城在广宁县(北镇县)东南”。

那时的辽东郡,下辖十八县,如繁星点点,散落在广袤的土地上,而平郭县,便是这璀璨星河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它不仅见证了汉朝对边疆的开拓与治理,更孕育了丰富的人文风情与自然景观。在这片土地上,盐官、铁官的设立,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更是技术进步的体现,熊岳温泉疗养院与大石桥市汤池镇英守沟村的盐铁之利,滋养了一方百姓,也让平郭县的名声远播。

漫步于平郭县城老城区,仿佛能穿越时空,听到远古的呼唤。四周的房县、安市县、文县、沓氏县,如同众星拱月,环绕着平郭,各自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西北的房县,据《东汉地理图》记载,它静静地躺在海城辽河东岸,其具体位置虽历经沧桑有所变迁,但那份古朴与宁静,依旧能在《盛京疆域考》与《大清一统志》的字里行间寻得一丝踪迹,仿佛能看见古时的商旅在此交易,文化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

据《营口简史》载“房县,今盘锦市大洼县清水农场小盐滩”。东北为安市县,《大明一统志》载“安市废县在盖州卫东北七十里”。《明史·地理志》载“铁州本汉安市县,高丽为安市城”。《盛京通志》谓“安市在盖平东北六十里,即古汤池县亦即安市之所在地”。文,西汉为文,东汉改为汶。属辽东郡,地在复州。

东北的安市县,更是历史与传说的交汇点。《大明一统志》与《明史·地理志》中的记载,让人不禁遐想,那曾经的安市废县,如今虽已化为尘土,但其留下的遗迹——古汤池县,依旧诉说着高丽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在《盛京通志》的指引下,我们仿佛能看到铁州(即汉安市县)的繁华,以及高丽安市城的壮丽,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而文县,从西汉的“文”到东汉的“汶”,名称的变迁背后,是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它坐落在复州之境,正如《盛京疆域考》所言,那片土地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他们或吟诗作对,或挥毫泼墨,将满腹才情倾泻于这片热土之上,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盛京疆域考》载“地在复州境”。《复县志》载“复州古为文县。”《瓦房店志》载复州治所,原在复州城。西汉设18县,境内是“文”县,东汉改为“汶”。沓氏县(今大连市普兰店市)。《奉天通志》载“沓氏,今金州厅东境”。《新金县志》载,西汉境内置沓氏县,为本境建置之始。由此可见西汉时平郭之辖境。唐贾耽道里记“渡辽水至安东都护府五百里,故汉襄平城也,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至建安城三百里故平郭县也”。据此,平郭县当时辖境当为北至今海城市界,东北至今大石桥汤池镇界,东南临黄海,西至渤海,西南至瓦房店市交界,东南至大连市普兰店市交界。

站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不禁感慨万千。盖州,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古老的城墙上,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看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身影。那些关于盐铁的辉煌、关于城池的兴废、关于文化的交融,都化作一股股暖流,融入我的血脉之中,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与热爱。

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穗在田野里随风摇曳,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平郭县的百姓们忙碌而充实地生活着,他们或耕田种地,或捕鱼狩猎,或经商贸易,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县令韩安国深知,文化的兴盛离不开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因此,他不仅在文化教育上倾注心血,更在民生工程上狠下功夫。他组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他推行均田制,减轻百姓赋税负担;他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在他的努力下,平郭县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景象。

夜幕降临,平郭县城内灯火通明。茶馆里,人们围坐一起,品茶论道;酒楼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街头巷尾,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安宁。

“韩大人真是我们的好官啊!”一位老者在茶馆里感慨道,

“看,那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我们的故事。”一位老者缓缓走来,他的话语中带着岁月的沧桑,却也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我们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后人听,让他们知道,这里,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