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子则在城外东郊的青庐纱帐中,等候着新郎的亲迎车架。李惠姑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坐在青幔纱帐之中。[注四]她明显有些紧张,不住的揪着红色衣袂。青庐待娶,白马迎亲,而且所嫁之人与自己并非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是情义深重的情郎。这就更少了几分不安与忐忑,心中倍增欣喜与幸福。
【注四:“古代北方朝代的婚俗,新妇要在青幔纱帐(即青庐)中等候亲迎。从东汉至唐初,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帐篷里举行婚礼,“青庐”一般设在住宅西南角的“吉地”上,下轿的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走过,最后进入青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公子辞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钩辰,天孙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备青庐。’古人除把“青庐”作为新人结婚用的婚房外,有时也把结婚称为“青庐”,这一点,与我们现在用“洞房花烛”指代结婚是一样的意思。到了近现代,仍有人把“青庐”指代结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多时,远处帐外的乐声、人声越来越近了,她知道,是他的亲迎仪仗来了。
“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上得花轿入门来……”帐外,随行的夏侯府家丁,以及夏侯玄的亲朋好友,还有围观的路边百姓,纷纷开始了他们“催妆”的胡喊[注五]。荀粲与和逌、司马昭、诸葛诞、卫烈、于桓、毋丘俭等亲友的喊声尤其洪亮,以至于惠姑本就施了红妆的脸颊更是红霞浮动。
【注五:这是古代婚俗,催粧,也叫催妆。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踪迹而遗留下来的习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谓北朝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上车始止。】
而今日的夏侯玄,头戴红色喜冠、一身英姿飒爽的红色喜服,胸前佩有一朵碗大红花,白马飒踏而来,数十辆轺车辚辚随后,意气风发之至,更是令围观的洛阳百姓纷纷欢叹不已。
前来迎亲的两名侍女喜娘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缓步来到青庐帐内,小心翼翼的搀扶着新娘子,缓缓朝着新郎官的车驾而去,惠姑与卫鸢两位新娘,就这样分别上了夏侯玄与曹羲的花轿,然后朝着南郊的九华台而去。
本来按照婚俗,新郎应当带着新娘回到自家府中,行拜堂礼,只不过此次皇帝陛下,以及太皇太后卞氏两位至尊,想要作为长辈,亲眼见证夏侯玄、曹羲二人各自的婚礼,所以两家便把亲迎观礼的吉地定在了九华台。
曹羲作为皇室宗族公子,他身后随侍的仪仗车驾足足有九十辆之多,只比皇子成婚的仪仗车队少了十辆之数。这浩大的排场,更是令洛阳子民为之欢呼,更有许多青年士子暗中发誓,将来定要求得功名,让自己也能在大婚之时如此意气风发。
两人的亲迎车队几乎是同时从城内两个城门:平昌门、津阳门而出,敲锣打鼓、欢欢喜喜的朝着城郊的九华台缓缓而去。
【注六:魏晋时婚礼礼仪,皇子迎亲车队为百辆,曹羲之父亲曹真身为入了曹氏谱牒的武皇帝曹操义子,与皇子身份只差一线。】
夏侯玄与曹羲各自从轿中小心翼翼的迎出自己的新娘,自正阶拾级而上。
按照此时婚俗,两名新娘并未戴盖头,而是各自手持一柄折扇,双手打开遮住面孔,据说只有新娘在拜过堂以后才能与夫君见面,这样才会大吉大利。
【注七:此为汉魏南方却扇之婚俗。】
司礼郎、夏侯府管家顾霆此时早已就位,见两对新人已然准备就绪,心中也是激动无比。他在心中默默对已然逝去的主人夏侯尚说道:将军,你快看呐,玄儿今日,终于也要成家了,与此同时,顾霆按照礼仪高呼道:“聘礼!”
新郎官夏侯玄与曹羲的媒人和府上随从立即呈上了各自准备好的聘礼。
顾霆见礼成后,这才继续高呼道:“迎亲!”
夏侯玄与惠姑、曹羲与卫鸢,各自共执牵巾(即绣球或同心结一类,汉代称牵巾。),在司马师、司马昭、荀粲、傅嘏、和逌、诸葛诞、于桓一众亲朋好友的跟随引导下,共同进入了喜堂。
两对新人终于在谒者的接引下,来到了家族长辈的面前。
高台之上,喜堂之内,皇帝曹叡、太皇太后卞氏面向南方阶下,坐于藤榻之上,大将军邵陵侯曹真、德阳乡公主曹玦、以及吏部尚书卫臻等亲长,则分坐于左右,远远望着喜庆的仪仗慢慢走来,此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与欣慰的表情。
司礼郎顾霆见新人已就位,这才继续开始主持婚礼,只听他高声赞道:
“大礼虽简,鸿仪则容;天尊地卑,君庄臣恭。男女联姻,鸾凤从龙;无须斯立,家昌邦荣。新人双双恭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