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午时,沈熠等人离开了济世堂,朝着望月楼而来。用过午饭,众人又在楼里特备的雅间里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等待前来送画的阿财。一直等到未时三刻,阿财才匆匆赶来。
“少爷,让您久等了,石勤斋今天人太多了。”阿财递给沈熠一只长条锦盒,呼呼喘道,“也不知今天吹的什么邪风,好多在石勤斋裱画的人全聚到一起了,奴才等了好久才排上号。”
“辛苦你了,这么热的天,让你专门跑一趟,也够你受得了。”沈熠接过锦盒,随口道,“还没吃饭吧?去跟许叔说一声,让厨房给你做几个菜,再来一碗冰酪,压压暑气。”
“多谢少爷关心,那奴才就先下去了!”阿财躬身拜道,然后退出了雅间。经过多天的谈话,他也明白了沈熠其实是很看重他的,因而变得更听沈熠的吩咐了。
阿财走后,沈熠打开锦盒,取出画轴,想看看自己的画装裱得如何。他曾听说过石勤斋,知道这是京都最厉害的“京裱”装裱店铺,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装裱大师,也发表了许多本与装裱有关的着作,如《历代名画记》《画史》《南村辍耕录》《长物志》《小山画谱》等。
石勤斋的创始人名为庄贺,其祖上曾任门下省下辖的弘文馆熟纸装潢匠一职,专门负责揭裱历代名人书画,以供皇家子弟和豪族勋贵赏玩之用,因而颇有家学渊源。
太宗皇帝时,曾降旨全国,征召有名气的装裱匠人为太祖皇帝装裱画像,庄贺毅然请命。由于他自小接受的便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可为良”的装裱理念,因此,他根据京都的气候、环境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精心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京裱”款式,深得太宗皇帝好评,称其“相物而赋形”,因而成为“京裱”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石勤建立了石勤斋,奉其为祖师,“京裱”也自此传承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京裱”的主要特点是,善用锦眉、惊燕、局条、诗堂、隔水、天地头、天地杆等装裱工艺,裱件厚、重、平、直,色彩艳丽辉煌,款式潇洒大方。舒卷之间,哧哧作响。
“手艺确实不错,平整、干净,果然是传世老店!”沈熠摸了摸裱好的画,不禁赞叹道。
申时左右,沈熠带上画,来到了聆音楼。虽然时间尚早,但由于沁儿夺魁,许多人都想一副芳容,甚至一亲芳泽。因此,尽管外间盛传沁儿不慎受了伤,不便见客,但当聆音楼的大门一打开,还是有许多文人才子争相赶来。
龟公一见沈熠,立马笑着迎上前来。得知沈熠要见向三娘,马上亲自带路,将沈熠等人领到了后堂。路上还不着痕迹地拍了几句马屁,直夸沈熠为沁儿所创作的词曲堪称当时一绝。
沈熠知道龟公的心思,只是假笑两声,也不表态。直到来到向三娘的小阁楼后,他才道:“户部的方大人今晚可能要过来,你让侍者睁大眼睛瞧清楚,一旦见到人,立马派人告诉我。并且要好生招待,万不可怠慢了他,明白了吗?”
“是,东家放心,在下谨记于心!”龟公将沈熠赏的五十两银票藏了起来,恭敬地躬身拜道。青楼虽说是个挣大钱的地方,但对于他这样的人而言,五十两银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行了,你去前边招呼客人吧,不用在这里伺候了。”沈熠吩咐了一声,转头看向正在匆忙下楼的向三娘。龟公的谄媚气息让他深感不适,但这都是为了生活,他也不能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