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这些无关痛痒的话就不必说了,下去吧!”沈熠打断了向三娘的话,懒懒地道。
向三娘知道沈熠的脾气,也就不再多言,与芙蕖一起施了一礼,心怀感激地离开了书房。梁大为和齐成虎两名管事见状,也纷纷向沈熠施礼告辞。转眼间,书房里就剩下沈熠几人了。
“沁儿,你这里没有琵琶吗?”沈熠环顾了一圈沁儿的书房,好奇地道。他的时间有限,刚才又浪费了大半个时辰,必须趁着现在,尽快将《十面埋伏》的曲谱写出来,让眉儿边看曲谱边练习弹奏,他则趁机为眉儿讲解一下具体的弹奏要旨,只希望眉儿可以暂时有所领悟。
“东家,小女子这里没有琵琶,不过小英有,就在楼下。东家若是需要,小女子这就让她去取。”沁儿道,“这丫头平日里没有别的喜好,就喜欢收藏乐器,可却一直没见她弹过。”
沈熠看了一眼站在沁儿身后的小英,微笑道:“辛苦小英了!”他虽然也有些好奇小英这奇怪的喜好,但现在也顾不上研究这些。赶紧处理完眉儿的事,他还要赶着回家陪家人呢。
小英红着脸道了一声“是”,退出了书房,从自己的房间里找出了那面从未弹过的琵琶。
就在小英取琵琶的同时,沈熠来到沁儿的书桌前,毫不客气地坐了下来,准备默写曲谱。而由于他今天出门时并没有带芸儿,因此,此时帮他研墨的工作便落到了沁儿手上。
前世的沈熠虽然五音不全,不善乐器,但他却对“十面埋伏”这一段历史故事很感兴趣,“爱屋及乌”之下,顺带着也了解了一下与《十面埋伏》的琵琶曲相关的知识。
小主,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该曲以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
第一部分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的汉军阵容。共包括五个小段落。其中,“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气氛;“吹打”是全曲中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及近、阔步前进的形象。“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则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
第二部分包括三个小段落,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埋伏”中的音乐采用了一张一弛的节奏和模进发展的旋律,营造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的阴森感。“鸡鸣山小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时的小规模战斗的情景;“九里山大战”则是全曲的高潮,描绘了两军的激战过程。
第三部分包括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段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则描绘了汉军以胜利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
当小英将琵琶抱到书房时,沈熠已经默写完了前两段的曲谱。他让小英将琵琶交给眉儿,又将这两段曲谱放到眉儿面前,让眉儿照着曲谱先试弹一下,他则趁机讲述具体的演奏技巧。而由于演奏《十面埋伏》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又有各自的演奏风格,不能一概而论。因此,他需要先听一遍眉儿演奏出来的实际效果,再结合各派的演奏风格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