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阳州水灾,真是令人忧心忡忡啊!也不知道我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现在怎么样了。”一名宫女忧心忡忡地说道。
旁边另一名宫女接口道:“是啊,阳州已经连续三年遭受水灾了吧?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哎,谁说不是呢。朝廷却对灾民置之不理,不肯赈济救灾,真不知道这几年会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因此消逝。可怜我自从入宫以后,便与家中断了联系,如今更是无从得知他们是否安然无恙。”说罢,不禁潸然泪下。
“咱们这位皇上啊,整日只知纵情声色、贪图享乐,哪里还有心思去关心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又有一名宫女愤愤不平地道。
……
法源和时春并肩而行,走过一条幽静的小径。突然间,一阵阵轻微的交流声飘入耳际,仿佛来自宫墙另一侧。他们顿住身形,屏息倾听。
那声音时断时续,但两人还是听清了大致内容:先是提到了阳州遭受水灾一事,接着便是对当朝圣上龙博的指责与抨击——说他昏聩无道、沉迷酒色、不理政事等等。
法源眉头紧蹙,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不知这些言论是真是假。
“哪里来的小兔崽子在胡说八道。”
时春假意阻拦,被法源抬手拦下了。
“皇上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无法自拔,真可谓是乐不思蜀啊!然而,他却未曾想过,如此放纵自己的私欲,将会给这普天之下的苍生带来怎样的苦难。”
“税收一年比一年繁重,那些生活在底层的黎民百姓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可我们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呢?他不仅对民间疾苦无动于衷,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充着自己的后宫。如今这皇宫内苑中的嫔妃数量,早已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了。”
“哎,咱们这位皇上哪里会在乎这些呢?他心里只有自己的快乐和享受才最重要。至于天下万民的死活,又与他何干?反正他只需坐在那龙椅之上,尽情挥霍便足矣。”
……
法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闻有关龙博的负面言论了,第一次还是在那阴暗潮湿的大牢之中,从戴垚等人口中得知的。对于这种情况,觉道或许还能将其归咎于戴垚等人因对龙博心怀愤恨而蓄意诋毁。然而,现在是第二次亲耳听到,此刻却又是另一番情形。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太监们,竟然也会在闲暇之余私下议论纷纷。那么,他们所说之言难道还会有假不成?
他们谈论的话题竟是关于纳妃之事、奢靡的生活方式以及大兴土木建造佛寺,并为佛像铸造金身等等。
哪怕法源再不同俗物,也知道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将钱花在这些地方,而不赈济灾民,这真的是明君所为吗?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法源心神动荡,浑浑噩噩回到了奉国寺之中。
“时春,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法源凝视着时春,突如其来地抛出一个问题:“皇上,他到底是贤明之君还是无道暴君呢?”这一刻,法源心中不禁涌起一连串的疑问和困惑。莫非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被表象所迷惑,对皇帝的真实面目一无所知?
面对法源的质问,时春并未急于给出明确的答复。他深谋远虑地回应道:“法源大师啊,耳闻目睹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着,时春稍稍停顿片刻,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小的无论怎样言说,恐怕也难以消除法源大师内心的疑虑。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方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时春深知,对于法源这样聪慧睿智之人,简单的解释或回答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此,他只能引导法源去自行思考和探索,让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判断皇帝的为人。这种方法既能避免主观臆断,又能激发法源更深入地了解事实真相的动力,出事以后也不会找到他的身上。
法源微微叹了口气,他明白时春的意思。
"明日贫僧打算向皇上请求辞去职务,然后外出一趟。" 法源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时春听到这句话,不禁抿紧了双唇,脸色显得有些尴尬和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