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工程搅在一起,只能齐头并进。本来规划先建20个养殖棚,现在才建了8个,好在到目前为止还只回来三百头猪崽,够用。前几天紧急修了几个猪粪发酵池,未来我们大队再不缺有机肥了。”郭明雄想到那讲到那。
刘正茂记住一件事,樟木大队不缺农家肥,但是答应每月帮江麓厂出2次厕所的事不能爽约,要跟罗迈和古大仲商量善后问题。
“分出两支队伍,一支由四队长常平为主带领突击建设养殖实验基地,他带的人都是熟练的砌匠和木匠,以年轻人为主力。另一支以五队长彭博为首,带领有夯土经验的中年人和青年女社员建设养殖基地和饲料厂。”
“现在才三百头猪崽和几百只小鸡,发酵饲料就明显供应不上,原来只准备挖十个发酵池,昨天古队长讲先挖二十个发酵池出来备用,真的,你搞出来的发酵饲料还真有效,莫老师这几天称重实验猪,吃发酵饲料的猪崽和吃传统饲料对比组的猪崽对比,吃发酵饲料的猪崽每天要多长几两肉。”郭明雄讲起发酵饲料来,脸上露出自信的神色。
“那现在彭博队伍全部都在挖发酵池,养殖棚停建了?”刘正茂问。
“夯土能手还在建养殖棚,其余的人突击挖发酵池,莫老师讲农校赠送的200头外国猪崽一来,比国产猪更会吃,所以要提前准备饲料。支书怕外人偷学我们技术,不让其他大队的人参与这一块工程”。郭明雄提出过,大队人手不够,要招募其他大队的社员帮忙,被罗迈否决,罗迈也是被刘正茂提醒,出于保密才做的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明雄带着刘正茂进了养殖棚,看到吴喜闻带了人在清理猪栏里的猪粪,养殖现场总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按邵铭全的设计,养殖棚虽然暗一点,但是通风不错,猪粪清理通道畅通,有点现代养猪场的样子。
吴喜闻跑过来招呼:“刘知青,今天怎么有空来养殖场?”
“我来看看情况,才能如实跟上面反映。”刘正茂说。
“我也是初次照顾这样多牲口,经验不足,请刘知青指导。”吴喜闻也学会应酬了。
“哈哈,我更没经验,有农校莫老师长住,你们听专家的,我也是来学习的。”刘正茂笑道。
其他社员也围过来,有个中年女社员问:“副大队长,听说我们这里还会来几百头外国猪?”
“没错,我们养殖场承担了江麓机械厂两万多人肉食任务,现在的规模都不够他们塞牙缝,所以养殖场第一期目标是年出栏一千肉猪,引进约克猪,是为了挑选出栏快肉质好的品种,你们身上承担的责任很重。”刘正茂高调做工作。
“啊!出栏一千头肉猪,那在栏不得两千头以上,我们的养殖场是全县最大的吧?”一个社员感慨。
另一个男社员:“可能是本市最大的。”
吴喜闻:“听到没,我们在最大养殖场做事,想想年底收入会有多少?好好干,实现了大队目标,我们走亲戚时都有吹牛的资本。”
走到一篱笆墙之隔的饲料厂,氛围就大不一样,几百男女社员分几组热火朝天的干活,他们每组负责挖一个池子,挖出来的泥土用独轮车送到养殖场那边夯泥墙用。
郭明雄引刘正茂进饲料场办公房,云中华正和莫老师、老王头、还有郭大娘商量饲料配方的事,看到刘正茂和郭明雄进来,按规章、云中华暂停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