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说,美利坚独立战争时期,他们领导的都是民兵,缺少训练,装备也差,鹰国都是正规军。而美利坚的策略是拉长了战线,每一次战斗,鹰国军队都赢了,但当时他们内部有个议员非常清楚,仗如果这么打下去,他们就要破产了。
同样,纳粹国入侵别的国家,小日子入侵略夏国,在拉长了战线以后,短期看,每一场战斗都赢了,但长期来看,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其实历史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不能只看短期利益,更要关注长期的利益。有一个运动员他拿了金牌这种现象也是一个短期的现象,拿了金牌了,大家都为他开心,但长期来说,他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我们从理性和情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理性,大家要更多地从本质,从经济学以及一些其他学科的角度来平心静气地看待问题。
在电车问题中,没有理由让一个人为五个人做出牺牲。如果我们接受“少数人该为多数人做出牺牲”的价值观,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因为在某种场合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少数人”,都可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样没有一个人有安全感,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
所以,社会包括国家要让企业家应该有长期的信心,企业要让员工、高管有长期的信心。大家都要有长期主义,不用短期的行为、优惠政策去诱惑他们,让他们偏离该有的轨道,要真正鼓励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从很多角度来看,长期主义价值观有几个认识:
小主,
第一,不要一切都是为了输赢,不能以输赢为导向,要追求长期的赢,不追求短期的赢,长期的赢才是真正的赢;
第二,要有“利己先利他”的概念,如果你这样对别人,相信别人也会这样对你,更多人这样想,就会好很多。别人的生存环境不好,也意味着你的生存环境也不好,别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大概率你也会受到不公平待遇。
这样的换位思考正是博弈论所需要的,也是突破内卷所需要的。有了长期主义的心态,从社会到集体,从公司到各个圈子,都会有利于突破内卷。
提到少数群体和多数群体的利益冲突,不得不提一下“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出版于几十年前,由作者亨利·马丁编写,作品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在亨利·马丁议事规则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要谨慎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个体和群体的权利。他会关注各个群体的权利,包括意见多数人的权利,也包括少数群体的权利,甚至缺席人的权利也会被考虑到。他把这些人作为一个整体,去综合评估每个个体的权利。
“利己先利他”是一种价值观。如果你看得够远,比如让车的行为,你今天让了车,将来别人也会来让你。再如,有的人愿意帮助别人,也是因为他相信,他在将来遇到了问题别人也会帮助他。
未来是不确定的。游戏的重复,尤其是游戏结束的时期是不确定的时候,人都会趋向利他,为什么?你不利于他有可能会受到惩罚,因为别人有惩罚你的机会。
在博弈论实验中,通常不会告诉参与者游戏什么时候结束,这样大家都非常愿意合作,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后惩罚的机会在谁的手里,如果不利他将会受到惩罚。
重复的博弈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多少轮次。如同不知道人生还有没有来世,这样,你就有了敬畏心。如果你知道这辈子肯定结束了,将会无所顾忌。正因为你不知道未来是怎么回事,这一点不确定,就让你有了敬畏。当每个人都有敬畏的时候,就不太容易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不确定的时候人的心态不一样。确定的情况、确定的结果和不确定的结果,人的心理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西蒙的文艺复兴基金是量化投资巨头,西蒙是世界上顶尖的数学家,他靠数学模型投资,取得非常高的收益。但他对人的管理并不做量化,他在公司更鼓励人与人思想的碰撞的火花。
因为如果一定要去追溯贡献值的时候,有可能我就不贡献了,就不做利他行为了。
我们有时候过度强调了 KPI 的量化,实际上很多贡献是无法量化。我愿意做贡献,因为我知道我今天为你做出贡献,最后我还是能享受到他的回报。
我有信念,当然愿意“利己先利他”,“利己”的结果来源于“利他”的行为,所以他就会有“利他”的行为。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红梅,小嵩!
两人从电商模式到内卷这个词,蓝雨阳给他们作出解释后,他们两心中皆想他是从哪里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