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只有车轮才需要石质路面,而马匹并不需要。这样把整条路都铺上石质路面,就明显既费时间又费材料。
于是,人们开始只在车轮需要碾过的地方铺设两行石板,这就成了最早的石轨。再后来,改用用木头做的轨道,木轨道比石头轨道的更便宜,也更方便施工,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结实。后来吉利国的一场战争突然结束,原本作为军需品的钢铁失去了需要,一度导致了铁价暴跌。矿场主们从中发现了利益,他们购买廉价的铁皮钉在木轨上,这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铁轨”。
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又渐渐发展出纯粹用钢铁制造的轨道。
不过,最早的铁路还是仅仅为马匹所用。人们制造出T型的铁轨,铺设在道路上,供马拉矿车行驶。
光元1763年,吉利国的年仅27岁的大学技师詹姆斯·瓦特,在商人博尔顿的资助下改进了之前的老式蒸汽机,发明了瓦特蒸汽机,并成立了博尔顿-瓦特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瓦特蒸汽机。瓦特蒸汽机应用非常广泛,矿场、纺织厂、炼铁炉、面粉厂和其他工业设备都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源。
到了光元1825年,吉利国已经生产了一万五千台蒸汽机,真正进入了工业文明。这一年正是黛青的德光五年,又过了仅仅四年,光元1829年,黛青德光九年,一辆以蒸汽机为车头的火车载重仅约40吨,行驶了35英里,虽然仅仅是35英里,但却是全世界的第一条铁路。于是,英国的现代化之路加速前进!
又过了十一年,也就是光元1840年,德光二十年,强大起来了吉利国发动了对黛青帝国的第一次战争——第一次福寿膏战争!吉利军全胜,黛青军完败。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黛青帝国不仅结束了二百余年的帝国盛世,同时也破碎了中土王朝两千余年上邦大国梦。
由此可见,吉利国等西洲诸国超越黛青,正是从铁轨开始的。
而黛青自共治年间开始大力开展的“洋务运动”,是否推引进了铁路呢?
很奇怪,并没有。原因也很简单,黛青的各个阶层,普遍反对引直铁路。
而且反对的还非常有道理。
第一,铁路会资敌
黛青自德光年间与洋人交战以来,一直处于劣势。可以说是打一仗败一仗,正是这些战败导致了黛青帝国的全面衰落。但是,这些战争几乎都发生在沿海地区,而没有深入到内陆地区。如果内陆地区也遭到沿海地区那种打击,黛青帝国可就很难维持了。而之所以洋人没有深入内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去,而是因为黛青的路太差劲了,土路都是好的,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洋人的大股部队和机械车辆,根本无法长驱直入,因此只能盘踞在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之中。
当然,只是那些享受惯了的官员和军队不能进入,那些身怀恩赐的圣光会宣士们,是毫无畏惧的。他们还是会踏上进军内地的道路。李伯约所属的内陆会就是这样一个以内陆地区为主要发展目标的机构。而李伯约本人也走过了东齐省内陆部分的大多数地区。
好在这些宣士们对于黛青帝国是有益无害的。
但是如果修建了铁路,那么任何洋都可以轻松到达那些黛青帝国最后的封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