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进入晋西

清梦醒 哈什纳达尔 1280 字 21天前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促使黛青允许李伯约等圣光内陆会的成员进入西晋和西秦。那就是现在的西域正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巨大压力。黛青有必要用最快的速度建设一个强大富足的西三省。

圣光内陆会的成员虽然多为西人,但是其中并没有一个罗斯国人!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接触,黛青也渐渐发现,所谓西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罗斯人和大部分东部西洲都归属于东方正宗,西部西洲的大部分人则归属西方公宗。然而圣光内陆会的成员,却全部属于普世圣宗。

三大宗之间,分歧很大,矛盾也不少,甚至彼此发生过战争。虽然有些时候会联络,但是仅限于纯粹的宗门联谊和教法讨论。普世圣宗的成员,是绝对不会支持东方正宗的世俗武力行动的。相反,他们的宣传会产生一种免疫东方正宗教义的理论。

所以,在庆功会上,并没有李伯约的身影。

在牛大头建设东土规划中,也没有李伯约的参与。

他现已经在晋西省了。

身晋西李伯约才终于发现,自己以往的所有经历,虽然遥远而曲折,似乎付出了很多辛苦,但其实都是走在厚厚的地毯上。因为无论是在羊州还是在东齐,虽然人们起初并不是特别欢迎他们这些洋夷,但也不是非常仇恨。至少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仇恨他们。

但是在晋西,他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敌意。

凭着黛青朝廷签发的通行文书,地方官员倒是不会为难他们,甚至看上去很逢迎的样子。但是,在他们的背后,那些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咒骂他们。而且,往往会暗中给他们制造一些麻烦。虽然李伯约和艾玛极力的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友善和对他们文化的尊重,遵守他们一切的礼仪和习俗。但是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

与官方的阳奉阴违相比,民间的仇恨,更明显一些。当他们向当地乡绅寻求支持,好将赈灾的粮食分发下去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晋人虽一时窘迫,终不至失了气节。宁为黛青饿死,断不食洋人一粟!”无奈他们只好自己分发粮食。

然而,有几个书生,虽然饿得已经摇摇晃晃,却还是支撑着在分放粮食的现场声嘶力竭的疾呼“不可食洋人一粟!”虽然还是有很多人来领取粮食,但还是有一些明明已经很饿的人,站得远远的,不敢过来。

李伯约和艾玛深为那些人的坚强而震惊,要知道这里可是闹了两年的大饥荒啊,一斗米的价钱已经可以换十个小孩了。而这种坚强,又有什么益处呢?李伯约他们是来做慈善的,并不存在歧视他们的意思,吃这些食物也不存在任何背叛的意思。可是这些道理,现在这个情况下,怎么能得清楚呢?

作为蒙恩者,李伯约当然会想到通过秘境的交流寻求来自真实力量的帮助,但是得到的回复是“用最大的恩赐和最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