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引起很多“忠君爱国”者的攻击,说曾国藩惧怕洋人,崇洋媚外,不是忠臣。总之曾国藩被各种泼脏水,各种戳脊梁骨,各种扇大耳光。一夜之间,曾国藩从拯救帝国命运的中兴之臣,成了人人喊打的千古罪人。
而两宫一来不愿得罪主流,二来也是有意想要打压湘军势力,便顺水推舟的斥责了曾国藩。并且宽大处理了肇事者。
曾国藩本来就已经认定黛青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前途,见此情形,更加心灰意冷,干脆辞官不干了。
两宫对洋人,对外国,知之甚少,因此对于黛青帝国的国际定位和黛青朝廷与民间相处的根本模式,都是非常模糊不清楚的。不是说没有一套好的战略思维,而是根本没有战略思维。
两宫统治的唯一原则,就是一切以自己的感觉为原则。
而在A位面的历史中,两宫对于洋人基本上没有好的感觉。看不懂,整不明白,又不愿意研究,最后只能盲猜。越盲猜,越觉得对方是坏蛋。
可是B位面的情况,不一样了。
首先李伯约给两宫的印象就非常好,而而有了道末的各种配合,两宫对于李伯约越来越了解。越了解就越发现,其实洋人虽然跟黛青完全不一样,但也不是那么可怕和邪恶。
所以,两宫才会许可皇学馆引进了很多外国学者来客吕讲座,皇学馆的整体治学模式的策略上,也吸收了很多国外的经验。
而大凡皇帝学的内容,两宫也都是亲自过问的,所以两宫对于洋人和洋人的教育也就有了更多直接的接触和了解。
既然皇帝的学习都吸收了洋人的东西,派到花旗国的留学幼童,怎么就成了问题?
两宫的知识虽然少,但是人是绝对聪明的。
所以,当翁同龢接受了道末的建议,向两宫提议将皇学馆与留学花旗国幼童活动进行合作的时候,两宫便把两件事放在了一起,让尚书房对此事做个认真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