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旧的模式之下,普通人是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的,不要说底层劳动者,就算是作为官员储备的所谓儒士,在拥有高级功名之前,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资格也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来说,童生只是在乡村略微有一点威望,而秀才也只是在面对官府的时候礼仪上显得更被尊重一些。当然,正如席平方那样,即使只获得秀才功名,也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学开拓一番事业。但是要真正参与到地方的公共事务,就几乎不可能了。更不用说国家大事。
然而,那些投身于工业和商业的人,想要获取更大的利润,自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权,而且不仅仅是地方,甚至是要对于国家大事有所掌握。
他们当然并不见得想要把握天下大势,但是总不能连地方推行哪些政策,都一无所知,甚至一点准备也不能做吧。
对于商人来说,稳定的环境几乎是基本的生存条件,如果地方衙门三天五天的换政策,甚至随着官员的心情说变就变,那么商人的损失就太大了。
当然,这种情况在以往也是长期存在的,可是在以往的时候,黛青的主体保持着“士农工商”的分工等级,商人虽然有钱,但是社会地位反而是最低的。虽然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与官员相勾结,甚至达到法外逍遥的地步,然而,真正掌握这个国家命运的永远不是他们。
因为他们虽然有钱,但是所以这些钱可以换来的,仍然只是传统的商品:食物和纺织品,以及产生这两样东西的最基本基础资源,土地。
土地的主人,从来不是商人,而是地主。
地主们会通过儒学,把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人才通过科举渠道得到皇帝和朝廷的认可,从而成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地主而非商人出身。
士农工商里的农,不是指农民,而是指掌握农业和农民资源的地主。
地主掌握了土地,也就控制了农民,而农民是黛青最主要的人群。
虽然,黛青只有地土和南土是以高度农业化的地区,但是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占到整个帝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所以,如果不考虑地域特殊性的因素,那么地主就是掌握了整个帝国的阶层。
帝国商人是有钱,可是他们并不能影响土地的产出,所以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权威。
但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首先,纺织业开始不断的使用新的技术,生产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让更多的人脱离了原本农业的束缚。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成为优秀的纺织工,在工厂里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摆脱了原本性别角色定位的束缚。而这就与传统的家庭伦理产生了矛盾。
矛盾既然出现,就不仅仅会只存在于家庭,也不局限于纺织业。越来越多的人员离开了农田,走进工厂。而工厂的周围也在不断的形成新的商业网络和生活模式。城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也不再是大片农村中间的孤岛,而是由许多公路、铁路连接起来的更高层级的文明网络。
商人在这个新的文明网络中获取了巨大财富的同时,更促进了更多财富的产生。
当然,支撑这个巨大网络的,并不是商人的算计,而来自先知楼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保证了新文明网络的正常运转,更承担着其未来持续发展的重任。但是,只有商人们的算计才使得这些新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的同时,又产生了巨大的财富,虽然这些财富看起来充满了泡沫,但是谁会巨大财富的更大化呢?
所以,与家庭伦理的矛盾相比,商人们渴望稳住手中的财富,并且寻求更大并且更安全的财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说在过去,虽然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但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毕竟连传奇的伍家最终也因为与朝廷的冲突而走向了衰落。但是现在,一切似乎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