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月见博士这样一位科研大佬而言,科学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见到普洛菲克的月见博士激动地手舞足蹈,“你的理论是可行的,只要在那个速度的范围之内,便可以让物体围绕着他所在的星球不停旋转,而不会落到地面上。”
这位科研大佬看向普洛菲克的目光之中满是崇拜,身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他对于普洛菲克的崇拜几乎到了癫狂的地步。
这些年里,外人看到的是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提出一个个的崭新理论,作出了几乎颠覆世界的科学创举。然而,月见博士知道,这其中的大部分发明理论,其灵感都来自于普洛菲克的想法。
那些光怪陆离,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初听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想要笑掉大牙,但后来却一一被证明是有道理的。
也许外人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月见博士却清楚的很。
许多人认为科学家最需要的就是脑洞,就是奇思妙想,就是科学思维。但月见博士觉得,人从来不缺少想法,一个庸才和一个高手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这些想法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到发明上来,就是“成功率”。月见博士更愿意将其称为科学研究的“正向转化率”。
同时,这也是制约科学家科研效率的最大障碍。试想,一名科学家想到了一个神奇的点子,花费十年时间,结果却发现压根不可能制造出相应的产品,或者理论完全错误毫无价值,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这样的研究当然并非全无意义,毕竟科学的进步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失败之中进行的。
但,代价同样是巨大的。且不说研究的投入,单单是十年的时间,会错失无数机会,会错失无数本来可能改变世界的发明和发现。
月见博士不知道,大发明家贝加庞克想法的正向转化率是多少。但他本人的正向转化率大约在百分之四十,剩下的要么被证明不可行,要么被证明低效率,要么就是无法证明。
而普洛菲克,到目前为止的“正向转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也就是说,普洛菲克有四分之三的想法能够转化为有益的成果,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只不过是无法证明。
这是绝对的天才!!
“普洛菲克先生!!您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不要再当什么‘王下七武海’了,和我一起投身到科学这一伟大的事业当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