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益州刺史

益州刺史部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立十三刺史部,其中的益州刺史部管辖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以及湖北省西北部和甘肃省小部分地区。益州刺史部治所在雒县,下设蜀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益州郡、武都郡等郡,共有146个县。东汉时期,益州刺史部边界有所变化,但仍涵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当时,益州刺史部下辖汉中郡、巴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益州郡、武都郡等。其中,蜀郡的成都曾是益州刺史部的州治和郡治。在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建议灵帝将刺史改为州牧,以加重其职责。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灵帝采纳了刘焉的建议。此后,刘焉、刘璋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直至刘备凭借诸葛亮的帮助取得益州牧地位。刘备称帝后不久便去世,后主刘禅继位,益州牧一职由诸葛亮担任。益州刺史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见证了四川地区的繁荣发展,还成为了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根据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益州刺史部扮演着重要角色。

历任益州刺史如下:

1. 汉代:公元前106年,益州刺史部设立,直至东汉末年。在此期间,历任益州刺史主要负责管理和统治辖区内的各个郡县。部分知名益州刺史包括:

○ 的公孙述(公元前3世纪):在新朝时期担任益州刺史,后来自立为蜀王。

○ 庞德(公元3世纪):在东汉末年担任益州刺史,后投降曹操。

2. 三国时期:益州成为蜀汉政权的根据地。以下是一些知名的蜀汉益州刺史:

○ 刘璋(公元180年-公元220年):益州牧,在刘备取得益州后投降刘备。

○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刘备自封为益州牧,后成为蜀汉皇帝。

○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在刘备去世后,继任益州牧,同时担任蜀汉丞相。

3. 晋代:益州刺史部继续保持,以下是一些晋代益州刺史:

○ 诸葛亮之孙诸葛京(公元274年-公元300年):在西晋时期担任益州刺史。

○ 司马觐(公元276年-公元300年):西晋益州刺史,后被李特所杀。

4. 南北朝:益州刺史部地区先后被前蜀、后蜀等政权统治,以下是一些知名益州刺史:

○ 刘禅(公元207年-公元271年):蜀汉灭亡后,被封为益州刺史。

○ 萧纪(公元508年-公元553年):在南朝梁时期担任益州刺史,后来自立为帝。

5. 隋代:益州刺史部地区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统治,以下是一些隋代益州刺史:

○ 杨秀(公元524年-公元581年):在隋朝时期担任益州总管,后成为隋朝的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