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编定一部律法,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还要有实践佐之,如此才能更加合理,而刚才谢安所言,以一县之地做为试点,正好弥补了这个缺口,岂不是皆大欢喜?”
“当初长安城初建时,是按照容纳百万人规模建造的,而此时还远远没有达到,但就是如此,也造成了西市和东市繁华而其他地方萧条的局面。
谢安刚才所言,恰好可以有效的引导百姓从西市和东市转移到其他地方,如此才能让长安城如百花盛开一般,而不是像现在只有两点绽放。
谢安刚才反驳众位大臣,头脑清楚、条理分明,显然是胸有成竹已有腹稿,我们在这里猜测、吵闹都没有用,不如让谢安为大家详细的说一说,等他说完后,大家再讨论行与不行,岂不是上策?”
李世民不确定的问道:“所以你并不是要反驳谢爱卿?”
“陛下明鉴,臣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要反驳他。”
听到杜如晦的话,不光谢安和魏征纳闷的看着他,就是其他人都颇为不解的望着他,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谢爱卿,刚才克明的话你应该懂了吧?刚才你只是说了要那么干的原因,至于具体怎么干,倒是没有细说,此时是不是可以说与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为你参详参详?”
不管杜如晦为何突然支持自己,此时谢安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他,他听到李世民的话,回话道:“谨遵陛下旨意。”
于是在太极殿内,李世民会同一众文武大臣,听着谢安详细的述说了来自千年之后成熟的城市管理经验。
谢安在中间侃侃而谈,李世民和大臣们跪坐仔细的听着,内侍们走走停停,给大臣们上着茶水,要不是场合不对,倒是有一些茶话会的错觉。
谢安不光说了怎么建设管理一个大城市的经验,而且还抛出一些吸引人的话题。
如改革后怎么划分区域,这些大臣们岂不是第一个知道,先知先觉之下,想要捞一些好处岂不方便,如此一想,谢安的这个提议,好像也不是不能同意。
想要让这些反对者支持自己,就得让他们看到改革后的一些好处和利益,如此他们权衡利弊之下,才能支持自己。
不然这么一股力量反对自己,即使李世民想支持自己,到时候恐怕也是力有不逮。
“如此这般,相信不出一年,整个长安城将会焕然一新,而且县衙也会多出很多的收入,百姓们有了稳定的环境,到时候也会多出很多的创收,如此一箭三雕,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