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公孙九娘3

聊斋狐妖传 我周哥 930 字 5小时前

天快亮的时候,九娘轻轻推了推还在熟睡的书生,温柔地催促道:“你该走啦,可别惊动了仆人。”书生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着九娘满是不舍,但还是听话地起身,悄悄离开了。

从那以后,书生每天白天回寺庙,一到晚上就迫不及待地来和九娘相会。他对九娘那是宠爱有加,两人如胶似漆。一天晚上,两人正躺在榻上闲聊,书生突然好奇地问:“九娘,咱住的这个村子叫啥名字呀?”九娘眨了眨眼睛,轻声回答:“叫莱霞里。这村里大多是栖霞、莱阳两县的新鬼,所以才取了这么个名字。”书生听了,不禁感慨地叹了口气。

九娘见书生叹气,心里一阵难过,眼眶又红了,拉着书生的手说:“我这孤魂漂泊在千里之外,就像无根的蓬草,无依无靠。和母亲相依为命,却还是落得这般下场,说起来真是凄凉。你要是念着咱们这一夜又一夜的恩情,就把我的尸骨收殓回去,葬在你家祖坟旁边,让我百世之后也能有个依靠,我就算死也没啥遗憾了。”书生看着九娘楚楚可怜的模样,心疼极了,连忙点头答应:“九娘,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肯定把你风风光光地送回去。” 两人相拥而眠,……

九娘靠在书生怀里,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轻声说道:“你我人鬼殊途,阴阳有别,你确实不宜在这儿久留。”说着,她轻轻起身,从床头拿起一只罗袜,递到书生手中,眼中满是不舍,却又坚定地挥挥手,催促他离开。

书生接过罗袜,只觉那罗袜还带着九娘的体温,心中一阵刺痛,仿佛被人狠狠揪了一把。他一步三回头,缓缓走出房门,每走一步,都像是拖着千斤重担。凄然的月光洒在他身上,更添几分悲凉。

他满心惆怅,实在不忍心就这么回到寺庙,鬼使神差地,顺路来到朱生门前,抬手敲响了门。“砰砰砰”,敲门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突兀。

朱生睡眼惺忪地光着脚跑出来开门,嘴里还嘟囔着:“这么晚了,谁呀这是?”门一开,看到是书生,他愣了一下,紧接着甥女也披着衣服,头发乱蓬蓬地从屋里走出来,惊讶地问道:“舅舅,出啥事了?大半夜的。”

书生神色黯然,呆立许久,才缓缓把九娘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甥女听后,叹了口气说:“就算舅母不说,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事呢。这儿毕竟不是人间,长时间待着,总归不合适。”说着,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相对落泪。书生强忍着泪水,和他们一一告别。

回到住处,书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九娘的一颦一笑,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他望着黑漆漆的房顶,满心懊悔,真希望能多陪陪九娘。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九娘的坟墓,完成她的心愿。

可当他起身准备出发时,才突然想起,竟然忘了问九娘墓碑上有什么标记。到了晚上,他急匆匆赶到那片坟地,只见千坟座座相连,月光下,荒草随风摇曳,像是无数只招手的手。他在坟地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越走越慌,竟彻底迷失了方向。无奈之下,他只能满心遗憾地叹息着返回。

他失魂落魄地回到房间,拿出那只罗袜,想再看看九娘留下的东西。可刚一打开,罗袜被风轻轻一吹,竟然寸寸断裂,化作一堆腐烂如灰烬的碎屑。书生看着手中的残屑,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和九娘的缘分,似乎真的要断了。

心灰意冷的他,收拾好行装,踏上了返回东边的路。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可书生心里始终放不下九娘。这天,他一拍大腿,决定再回稷门,说不定还能遇见九娘。

等他赶到南郊的时候,天色已晚。他把马拴在庭院的树上,心急如焚地快步走向坟地。月光下,坟茔密密麻麻,荒草长得老高,几乎遮住了视线。时不时还有鬼火闪烁,阴森森的,偶尔传来几声狐狸的叫声,让人脊背发凉。

他在坟地里转了半天,满心惊恐,却一无所获。失落地回到住处,他像丢了魂似的,在附近漫无目的地游荡。最后,只能无奈地骑上马,准备向东返回。

走了大概一里路,他远远瞧见一位女郎独自在坟丘间徘徊。那身姿,那举止,像极了九娘。书生心中一喜,连忙挥鞭催马靠近。等走近一看,真的是九娘!

他激动得连忙下马,想和九娘说说话。可九娘却像没看见他一样,径直往前走。书生不死心,又追上去,喊道:“九娘,是我啊!”可九娘不仅没理他,脸色还变得愤怒起来,举起袖子遮住了脸。

书生急得满头大汗,再次大喊:“九娘!”可话音刚落,九娘竟然像一阵烟似的,突然消失不见了。

异史氏说:“香草沉入罗江,屈原的胸中充满悲愤;东山佩戴玉玦,介子推的泪水浸湿了泥沙:古时候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被君王和父亲谅解。公孙九娘难道是因为书生辜负了她托付尸骨的请求,心中怨恨难消吗?心中的冤屈,无法捧出来给人看,真是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