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孙皓迁都的一众大臣中,以镇西大将军嘉兴侯领荆州牧陆凯为首,极力地反对孙皓迁都。宁随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却想:“迁都武昌倒是个好主意。武昌毗邻长江,与汉口隔江相望,若是迁都那里,的确可以做到觊觎荆州,向外扩张。只是为何要在此时提出来?难道他不知道这时提出来会被众多大臣所反对的吗?还是说他是故意的。”
陆凯等人都认为迁都事大,不可听信术士一派胡言,需得慎重行事。孙皓见状,于是决定暂缓下来。
事后,孙皓又召唤宁随入宫,给了宁随一份名单。宁随看了一眼名单,见上面都写着许多朝中大臣的名字,不禁问:“你想干什么?”孙皓对宁随说:“这些都是反对朕的决策的那些大臣的名字以及张布和濮阳兴二人的同党,我要你悄悄把他们都杀了,不管是意外身亡还是蓄意谋杀的都行。”宁随听后恍然大悟,不禁心想:“原来这才是他的目的,只是这样做……”于是有些反对地对孙皓说:“这会不会有些过头了。”孙皓却毫不在乎地说:“不这样又怎么能掌控朝堂,稳定局势。你放心好了,你杀了这些人之后朕会安排亲信顶上,到时候你想要的事情就能办成了。”宁随想了想,虽然觉得有伤天理,但是为了大汉也只好答应了下来。宁随说:“行,这些人就交给我去解决,不过如何解决,怎么解决,何时解决,你不能干涉我。”孙皓说:“你放心好了,朕不会过问的。”
就这样,在之后的几个月内,东吴的大臣们一连死了好几十个,而凶手至今也没有找到。
就在东吴内部势力进行清理的同时,魏国也在司马炎的掌控下走向了末途……
司马炎联结了一众大臣,逼迫魏帝曹奂禅让。曹奂害怕,只好答应了下来。于是命令贾充修建受禅坛。拟定于十二月甲子日禅让。
十二月甲子日,曹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曹奂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大礼。接着,曹奂走下坛,穿上公服立于班首。紧接着,司马炎端坐于坛上。贾充、裴秀列于左右,执剑,下令曹奂再拜伏地听命。贾充对曹奂说:“自大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让,已经有四十五年了;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曹奂泣谢离开。
当下文武百官,再拜于坛下,对着司马炎高呼万岁。司马炎绍魏统,改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并且大赦天下。魏国于是灭亡。
就这样,晋吴之间的战争,慢慢开始打响……
却说孙皓得知了司马炎的事情后,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吃惊不小。孙皓认为事情不能再耽搁下去,于是召集大臣,再次商议迁都一事。此时朝堂旧臣十之五六都被宁随暗中杀死,新的大臣也大都是孙皓的亲信重臣,因此迁都一事便毫不费力的通过了。
不久后,孙皓成功定都武昌,改元宝鼎。因为陆凯族弟、大司马陆抗镇守西陵,所以思索再三,决定分置左右丞相,让陆凯、万彧二人分别担任。陆凯见状,则趁机再向孙皓上书劝谏说:“现在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私下感到悲痛。以前汉室衰弱,三家鼎立;如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险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此足明民心与天意也。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官吏为苛扰,莫之或恤。大帝(孙权)时,后宫女不满百;景帝(孙休)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者也。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愿陛下省百役,罢苛扰,简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而国安矣。”孙皓看完后,不予理睬,立即丢到了一边。接着,孙皓又大兴土木作昭明宫,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又召术士尚广,令其进宫筮蓍问取天下之事。
尚广得知皇帝召见,整理好衣冠后,来到了宫门口。只见一名官员早已站在宫门口,见到自己,便向自己走了过来。那名官员走上前问:“想必阁下应该就是尚广尚道长了吧。”尚广点了点头说:“贫道正是。不知阁下何人?”那官员回答说:“在下岑昏,想请尚道长帮个忙。”尚广说:“找贫道帮忙也可以,等贫道进宫见了陛下之后吧。”宁随却摇了摇头,看了看周围,接着说:“不是,此事与陛下有关系。”尚广听后问:“到底所为何事?”宁随说:“该会陛下召见道长,问取天下之事,道长打算怎么说?”尚广一听,便明白了过来,对宁随问:“你希望贫道怎么说?”宁随哈哈一笑说:“道长是个聪明人,待会儿你进宫见到陛下后,可如此如此说……”尚广听后点了点头说:“嗯,贫道可以帮你这个忙,只是这样做对贫道而言有什么好处吗?”宁随哈哈一笑说:“你放心好了,道长。”说着,递给尚广一样东西。尚广接过来用手一摸,是一块硬物,于是瞟了一眼,乃是一块金子,心中一喜,连忙收进了袖子里边,乐呵呵地说:“你放心好了,这事贫道答应了。”宁随见状,连忙道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尚广入宫见了孙皓,对孙皓说:“已为陛下筮得吉兆: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孙皓大喜,心中坚定了出兵伐晋的念头。不久后,孙皓便令镇东将军陆抗部兵屯江口,以图襄阳。中书丞华核得知后,连忙入宫劝谏孙皓说:“现在成都失守,汉国社稷倾崩,司马炎必有吞吴的心思。陛下应该修德来安定吴中百姓,这是上计。如果妄加发动兵甲,就好像是披麻救火,必将自焚。希望陛下省察。”孙皓大怒说:“朕想要趁机恢复旧业,你竟然说出了这样祸乱军心的话!如果不是看在你是大吴老臣的面子,早将你斩首号令!”于是令武士将华核推出殿门。华核出宫叹气说:“可惜了我大吴锦绣江山,不久就会属于他人了!”于是隐居不出。
不久后,孙皓又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出征讨伐晋国。陆凯闻言劝谏说:“兵是不得已才用,三国鼎立以来,互相征伐,没有安定的时候,而今更是刚刚兼并巴蜀。如今敌方形势强,想要侥幸获胜,没有好处。”孙皓听后,犹豫不决。车骑将军刘纂这时站出来说:“国家之间争霸,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如果有机会,怎么可以放弃呢?不如派遣间谍观察形势。”孙皓询问宁随,宁随也认为出兵之前应先观察对方情况,摸清对方底细,于是赞同刘纂的想法。孙皓听后,决定先不出兵征讨,采纳刘篡的说法,先行派遣间谍前往晋国打探消息。
与此同时,永安山贼施但等人聚众数千人在建业反叛,被丁固、诸葛靓率军击退。孙皓得知后,趁机让几百人鸣鼓喧哗进入建业,杀死了施但家人,并说是因为荆州的王气所以击破了扬州贼。不久后,孙皓又回到了建业,并让卫将军滕牧留镇武昌。
之后,派往晋国的间谍也带回了消息来。接着,在宁随的一力促成下,孙皓终于率领大军出发讨伐晋国。宁随也随军出行,并再次向孙皓提出建议:令左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进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将军顾容等率攻击投降晋国的交址叛军,孙皓自己则率领中军屯驻东关,用来为各方支援。孙皓大喜,一一采纳了宁随的建议。然而结果都没有取得成功,北伐大军被司马望大军所阻,两路主力施绩、丁奉又分别为晋将胡烈、司马骏所败,而南征交址军队也被晋将杨稷大败,刘俊、修则战死,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
孙皓大怒,召来宁随一阵责备。宁随却摇摇头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以战略上来讲,我的方针并无不妥,所缺乏的只是各方将领在战术上的运用不如晋军的将领而已。”孙皓听后,觉得有理,于是又问:“那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宁随说:“眼下既然没有取得战果,在此已经徒劳无益,不如就此撤军,另作打算。”孙皓却摇了摇头说:“不行,此番无功而返,叫别人怎么看朕?”宁随听后说:“既然如此,找个理由就行了。”孙皓问:“什么理由?”宁随说:“近闻左丞相身患重病,不如就以担心他的身体为理由,率军撤退。这样别人都以为你是担心臣下的身体才不得不撤退的,也许还能传播你的仁义之名。”孙皓大喜,当即同意了。宁随心想:“想不到这种胡扯的理由都能骗过你。仁不仁义的我不知道。不过你的暴虐之名几乎天下皆知。我真想不到当初我会看走眼,认你这个暴君为英雄,不过现在懊悔也没什么用了。虽然这样下去,吴国迟早会被晋国吞没。但是现在我能做的,也只有趁吴国还没被消灭的时候拼死一搏了,即使希望十分渺茫,也未必不是没有机会复国。”
不久后,孙皓就听从宁随的建议,以得陆凯身体患病而心中不安为由,率领各路大军撤退。不过,孙皓还是留下陆抗率领军队继续图掠荆州之地。
孙皓回军后,又立长子孙瑾为太子,又封另两子为淮阳、东平王。不久之后又改年号并大赦天下。
宁随回到万彧府上,一直闷闷不乐。万彧见状,安慰他说:“你不用自责了,此次北伐你已尽全力了。”宁随点了点头说:“我知道,北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我是不会放弃的。”接着,万彧又问:“对了,陛下近来怎么样?”宁随疑惑地问:“你怎么这么问?”万彧回答:“没什么,我只是感觉陛下近来越发疏远地我了,心中莫名有一丝不安。”宁随听后安慰说:“你放心好了,你这是庸人自扰,担心什么?”万彧说:“我也不知道,总感觉有一丝丝不安。”宁随说:“你是想太多了吧。”万彧说:“希望如此。”
第二天,孙皓又单独召见了宁随,对宁随说:“朕以你的名义,为你在城东置办了一座府邸,从今以后你就在那居住吧。”宁随问:“怎么,我不用监视万彧了?”孙皓摇摇头说:“不用了,朕迟早要杀掉万彧,你在他府上朕反而不好办。”宁随问:“万彧对你不是忠心耿耿吗?”孙皓回答说:“哼,万彧这家伙,仗着和朕的关系为非作歹,朕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宁随说:“可他毕竟帮你登上了皇位,你真的要对付他吗?”孙皓“哼”了一声说:“要怪就怪他败坏了我的名声。”宁随不再说话,心想:“的确,万彧仗着和你的关系,这几年来贪赃枉法了不少。不过败坏你名声的主要还是你自己。”孙皓对宁随说:“朕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到时候你这样这样……”宁随心想:“事已至此,只好继续做下去了。”
宁随回去后,便搬出了万彧府,来到了孙皓为自己准备的府邸。宁随进到府里,走了一圈下来,只感觉这个府邸十分奢侈豪华。宁随并不感到开心,只是不断摇头叹息地想:“这样子大兴土木,只怕会招来百姓的怨恨。”不过宁随当下也管不了许多,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好消息突然从天而降——左丞相陆凯患病去世。陆凯生前一直反对出兵攻打晋国,这次患病身亡,朝中反对出兵伐晋的声音顿时少了不少。宁随抓紧时机,再次向孙皓提出伐晋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