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是个温和的女人,她不希望美如天使的女主就那么香消玉殒,她让男主在女主命悬一线的时候,终于放下了自尊,打来了电话。
本已萎靡沉沦的女主,一跃而起,在男主吞吞吐吐的恳求下,飞一般来到男主的面前。
一夜云雨,落花无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拯救灵魂的,只能是另一个灵魂。
最近不顺,朋友推荐了部据说血淋淋,看了会让人忘记现实烦恼的电影,然后命我写观后感。
刚从吴江霓绫王氏举办的“花开见佛”,车、程画展回来。
几个月前,刚看过两位老师的画展,很喜欢车老师魅而有骨,程老师厚而不滞的画风,于是,又去赏花拜佛。
画展,画展,既赏画,也要观展,佳作要配上好环境才能相得益彰。王大美女显然在布展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一间不大的展厅被她布置成半是书房,半是茶室,凡书笼画案,矮几蒲团,无一不精美,辅以篆香炉、佛手瓜、钧窑瓶做点缀,整个展厅清爽散淡,见之忘俗。
车程两位老师的画作在许多文玩的拱卫下,显得更是倜傥不群,文人气十足。画作尺幅都不大,都是可以拿在手上把玩细赏的小品。车老师的画大多取材于江南常见的瓜果蔬花,颇有稼轩君“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恬淡吴韵。而程老师专工佛像,厚重拙实的佛像,配上笔意大巧不工,内容却有些戏谑的提拔,杂禅俗于一味,妙趣横生。
赏完佳作,正好在楼下碰到车前子老师,先生与人们想象中吴门大儒的形象极为相符:身形消瘦,样貌清癯,言语温润。他身披缁衣,手摇一把新制的竹骨折扇,侃侃而谈,如果颏下再添几缕微须,简直就是座谈于项脊轩的震川先生再世。
与车老师聊了几句,说到他自己的作品,他说最近不喜欢大而无当的东西,更喜欢画一些小品,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体现出值得回味的生活细节,能在细微中表现出人的真性情。这句话给我启发颇深,魔鬼见于细节,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一些具体而微的东西,绘画如此,广告亦如此。
观车老师画册上四五年前的作品,笔墨更嶙峋,用色布局也更犀利,似乎胸藏块垒。如今的画作,我感觉多了许多生活情趣,更加和合圆融。
花开见佛。花静美,佛慈悲。
大美!
挺没出息的,有点事,就睡不着。索性上网找个电影看。这部电影一定要中文,这样看累了可以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节奏一定要和缓,节奏快了更兴奋;一定要稍微有点意思,不至于瞌睡虫还没来,就先不想看了;但也不能太有意思,把瞌睡虫赶跑了。找来找去,找到一本轻喜剧《驴得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6年的片子,当年很红,我实在欣赏不来女主任素汐女士的长脸,所以没去看。后来看了她主演《无名之辈》,觉得这女孩演技真不错,其实男人对女演员,欣赏尺度挺宽泛的,有天使面孔,魔鬼身材,也就不考究演技了,反过来,演技动人,长什么样,也不会太计较。只是演技纯熟到让人忘了长相的女人不太多,任素汐算一个。
《驴得水》很出色的完成了使命,我在一串小黄段子的鼓舞下,看到一半,顺利睡着了。只是第二天吃过晚饭,竟然有些放不下,又接着看完了有点虐心的下半段。
故事算不得复杂,只是情节背后讲了什么,或者能勾起我什么共鸣,倒是挺费斟酌的。
民国一个乡村小学,一个脑子里满是知识分子浪漫情节的老校长,仨位各有污点,却又不无可爱之处的老师,一头冒领薪水的,叫驴得水的驴子,还有照顾驴子的校长女儿。就是前半段的主要阵容。冒领薪水也迫于无奈,乡村贫瘠,没这点费用润滑,别说学生不来上学,老师都留不住。于是校长决定,虚构了一个驴得水的老师,冒领来的薪水,供学校众人所用。
看到这我笑了,水至清则无鱼,要想做点事,不讲规矩不行,但太讲规矩也不行。在天朝做事,要翻得了筋斗云,爬得过火焰山,斗得过妖怪,也跪得下菩萨。太爱惜羽毛不成,老想着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就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校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