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集 禅位钦宗

北宋的宫廷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金兵南下那犹如雷霆万钧的铁蹄声,仿佛就在耳边震响,每一下都好似重锤狠狠地敲在北宋皇室成员那脆弱不堪的心头。在这生死攸关、危急存亡的险峻之秋,宋徽宗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已然无力承担起应对这场惊涛骇浪般巨大危机的沉重责任,于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与艰难的抉择,他最终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

宋钦宗被推上皇位的那一天,宫廷里弥漫着一种极其复杂且令人压抑的气氛。既有对新君继位那若有若无的一丝期待,更多的却是对未来那如铅般沉重的深深忧虑。宋钦宗庄严肃穆地站在宏伟的大殿之上,目光凝重地望着下面的大臣们,他的眼神中既有初登皇位时难以掩饰的紧张与惶恐,也有想要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坚定决心和无畏勇气。他深深地明白,自己接手的无疑是一个千疮百孔、混乱不堪的烂摊子,可他又怎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祖宗历经千辛万苦打下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呢?

宋钦宗登基之后,毫不犹豫地立刻开始着手全面深入地了解朝廷当前的军事状况。他心急如焚地召集了众多军事将领们前来详细汇报,然而,当他听到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实际情况时,他的心情愈发沉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朝堂之上,负责京城防务的将军们满脸无奈与悲戚地向宋钦宗诉说着军队那惨不忍睹的现状。一位久经沙场、饱经风霜的老将声音沉痛而沙哑地说道:“陛下,我军当前的状况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多年以来,朝廷一直疏于对军队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士兵们极度缺乏正规且系统有效的严格训练。平日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被派去从事那些繁重琐碎的杂役之事,就是无所事事,真正能够用于军事训练的宝贵时间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宋钦宗眉头紧锁,面色阴沉地问道:“那军备情况究竟又如何?”另一位将领深深地叹了口气,神色黯然地回答道:“陛下,军备状况更是惨不忍睹,破败不堪。兵器库里存放的兵器,有很多都是多年前的陈旧旧货,那些长矛的枪头早已锈迹斑斑,如同腐朽的枯枝;刀剑也钝得难以砍杀,仿佛失去了锋芒的残刃。铠甲更是残缺不全,破旧损坏,很多士兵只能穿着那些破破烂烂、七零八落的甲片勉强上阵,根本无法抵御金兵那锋利无比的利箭和寒光闪闪的弯刀。”

宋钦宗听后,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遏制的恼怒,他愤怒地转头看向那些曾经负责军事事务的大臣们,眼中满是责备与失望。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并不是追究责任、互相指责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争分夺秒地尽快解决眼前这迫在眉睫、关乎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

于是,宋钦宗当机立断,果断地下令紧急征集各地的军队迅速前来保卫危在旦夕的汴京。他派遣了一批又一批忠诚勇敢的使者,带着言辞恳切、情真意切的诏书,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诏书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详细而准确地写明了汴京目前所面临的万分危急状况,言辞激昂地呼吁各地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火速赶来勤王救驾。

然而,这个看似合理且必要的英明决策,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和棘手问题。

首先是组织方面的极度混乱。朝廷严重缺乏一个高效有力、协调有序的统筹机构来全面协调各地军队的集结和行军安排。各地的军队在接到诏书之后,虽然纷纷开始积极准备出发,但他们却陷入了一片茫然无措的混乱之中,根本不知道究竟该听从谁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也不清楚具体的行军路线以及到达汴京后的详细任务和作战部署。

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州府,当地的驻军将领名叫刘将军。他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立刻开始紧急召集士兵,准备踏上前往汴京的征程。可是,让他感到无比棘手和焦虑的是,军队的粮草供应严重不足,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因为州府的官员们在接到朝廷的紧急命令之前,根本没有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充分的准备工作。刘将军心急如焚,四处奔走,不辞辛劳地想要筹集到足够的粮草,以确保军队能够顺利出征。然而,当地那些自私自利的富商们,却出于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纷纷找各种借口推诿,极不情愿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而且,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其不便,道路崎岖坎坷,各地军队的行军速度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有的军队因为所经之路崎岖难行,马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依靠士兵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徒步艰难前行。在漫长而艰辛的行军途中,士兵们还面临着各种疾病的无情困扰和侵袭。在西部的一支军队,由于长时间在潮湿阴冷、恶劣的环境中艰难行军,很多士兵不幸感染了风寒等疾病,队伍中不断有人病倒,战斗力急剧下降,行军速度也因此变得极为缓慢,如同蜗牛爬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金兵已经开始丧心病狂地对通往汴京的重要道路进行严密的封锁和控制。他们在关键的交通路口设下了重兵,虎视眈眈地阻止北宋的军队顺利前往汴京救援。当地的北宋军队虽然毫不畏惧,英勇地试图突破金兵那固若金汤的封锁防线,但由于双方在兵力和装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多次英勇无畏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