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神农教民艺五谷

逆袭修仙 文岳 1121 字 6天前

话说炎帝神农氏,是少典君的儿子。少典娶了有蟜氏之女安登,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有年,次子就是炎帝。母亲安登在姜水(今宝鸡一带)有感于神龙而怀上炎帝,所以以姜为姓。神农自幼就表现出非凡的灵性,长大后更是圣明深远,品德高尚,身高一丈九尺,长着牛头龙身的模样。百姓听闻他的贤能,纷纷前来归附。他以火德称王,所以被称为炎帝。炎帝接替伏羲氏之后,更加修养自身品德,先在陈城建都,后迁都到曲阜。

炎帝临朝,文武百官行朝贺大礼完毕,炎帝说:“朕承蒙各位爱卿推举拥戴为君主,来治理天下。朕自觉才德不足以称王,但凡有可以为百姓做的事,朕都会不辞辛劳,勉力去做。”众臣都说:“圣上顺应天命,确立准则,人民自然会安定,无需圣上忧虑!”炎帝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朕常常思考:自三皇以来,到伏羲氏的时代,君主们都心系百姓,朕怎敢空居其位,享受俸禄!如今看百姓,虽然有了婚配、居所,但饮食都是禽兽的肉和草木的果实。这些东西,只能暂时填饱肚子,怎能长期食用呢?如果长期吃这些,只怕草木的果实会采光,禽兽也会被捕尽。一旦吃完,百姓就会因没有食物而挨饿致死。朕对此十分担忧。必须找到一种能长期食用、解除饥饿的东西,各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明白地教导朕!”众臣上奏说:“圣主洞察阴阳,明察鬼神,必定知晓此事,臣等愚昧,无法通晓,还需圣主教导。”炎帝说:“各位大臣暂且退下,待朕再思考后行动。”众臣退下,暂且不表。

话说炎帝娶了莽氏之女听谖为妻,听谖天性十分贤良。神农称帝后,就立听谖为皇后。炎帝退朝回到后宫,闷闷不乐。皇后问:“臣民推举尊奉君主治理天下,这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了,如今见夫君眉头紧皱,面带忧色,这是为什么呢?”炎帝说:“贤卿有所不知:凡是做君主的,要担忧百姓所担忧的事,百姓也会担忧君主所担忧的;要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这才尽到君主的职责。如今百姓面带忧色,朕作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怎能独自快乐呢!”皇后问:“担忧百姓什么事呢?让臣妾知道。”炎帝说:“百姓有大忧患,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朕知道他们的忧患,所以为之忧虑。”皇后说:“君主既然先知道了,就替他们提前准备,那么百姓就没有忧患了。”炎帝说:“如今天下百姓饥饿时就吃禽兽的肉和草木的果实,朕担心日后这些食物吃光了,百姓就难免会挨饿而死。想要拯救他们,却没有好办法,所以不高兴。”皇后说:“如今天下草木的果实,百姓既然采摘来吃,陛下您可以亲自到百姓采摘的地方,把那些能吃但难以消化的果实收集起来种植。如果一年能收获一次或两次,就把收获的果实收藏起来,作为一年的储备,这样不就可以长久食用了吗!”炎帝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说:“贤卿之言,真是金玉良言。”

炎帝为此事寝食难安,第二天黎明就早早临朝。升殿后,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行朝贺礼完毕,炎帝说:“昨天,朕思考怎样才能让百姓有长久的生存办法,一时没有头绪,回宫见到皇后,她见解高明。对于草木的果实,朕打算亲自到民间百姓采摘食用的地方,看看情况,然后把合适的收藏起来。”群臣叩首后退出,分列两旁护驾。炎帝下令安排车驾,文武百官跟随车驾出行。离城五里远后,悠闲地在原野间巡游,看到有百姓在草丛中采摘,炎帝召来百姓问道:“你们采摘的这些草籽,来年还会有吗?”百姓奏报说:“这几种草籽,今年采摘一次,来年还会长出来,是因为这些草籽掉落在地上,来年又长出草,草上又结出果实。就这样一年一次,只有这六七种草籽,都可以充饥。如今我们小民一日吃三餐,肚子就能吃饱。”炎帝命人取来观看,这些草籽外壳都是黄色的,里面的颗粒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有的是软壳,有的是极细的尖角。炎帝一一看完,问百姓:“你们拿回去后,怎么吃这些草籽呢?”百姓奏报说:“把外壳舂掉,煮熟了吃,可以充饥。”炎帝又问:“树上结的果实,你们也采摘,是用来做什么呢?”百姓又奏报说:“树上的果实不能充饥,只能给小孩当点心。”炎帝听了百姓的奏报,高兴地说:“这几种既然可以食用并养活人,朕给它们取名为五谷。所谓五谷,就是黍、稷、麻、麦、豆。朕现在教你们,今年收下这些种子,等明年季春的时候种到地里,等它们出苗后,移栽到湿润的地方,用粪肥滋养,比起往年不移栽、不施肥的,肯定会结出更多果实。你们按照朕的话,从现在开始做,按时耕种,不要让一年的努力白费。”百姓都叩首拜谢,回去种植。炎帝命人安排车驾回朝,分派使臣带着旨意,颁布给各处诸侯,让百姓都依照这个方法种植。使臣领旨后,通告四方。

天下百姓接到旨意,都遵照执行。到了第二年季春,百姓下种,移栽到湿润的地方,用粪肥浇灌。那些下种后长出秧苗,移栽到湿地并施肥浇灌的,一株草能结出百粒种子;而不移栽、不施肥的,一株草只结一粒种子,差别十分明显。百姓因此有了充足的食物,万民欢悦。年年都依照这个方法种植,路边到处都是五谷。百姓纷纷向神农帝进献,炎帝都给予丰厚的赏赐,暂且不表。

一天,炎帝外出打猎,看到百姓插秧十分辛苦,汗流如雨下,感叹道:“盘中的食物,每一粒都是辛苦得来的!”随即召来百姓,教导他们说:“你们可以把木头截断做成耜,把木头弯曲做成耒,这样你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农民叩谢,立刻回家制作。之后使用,果然十分便利。炎帝也把这个方法颁布天下,让百姓都依照样式制造使用,百姓十分高兴。这是神农帝流传万世的第一大功。后世贤才聂夷中读到这段历史,写诗道:

锄禾日当午,汗流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