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字画。
仿佛捧着一份神圣的使命。
心中对大明的归属感也越发强烈。
在这片新的土地上。
建设的热潮迅速掀起。
宝山亲自监督着各项工程的进展。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学校的建设被放在了首位。
一批批经验丰富的工匠被召集而来。
他们日夜劳作。
在各个村落和城镇的中心位置。
一座座学堂拔地而起。
学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大明的庄重与朝鲜的特色。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崭新的桌椅。
宝山从大明各地挑选了一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文人担任教师。
他们带着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使命。
踏上了这片土地。
与此同时。
兵工厂、火器局和造船司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大明各地的能工巧匠们汇聚于此。
带来了精湛的技艺和先进的工艺。
兵工厂内。
炉火熊熊燃烧。
铁匠们袒露着结实的胸膛。
挥舞着沉重的铁锤。
火星四溅。
打造出一件件锋利的兵器。
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火器局中。
工匠们专注地研制着火枪、火炮等先进武器。
他们反复试验、改进。
刺鼻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中。
却掩盖不住他们对技术创新的热情。
造船司的船坞里。
一艘艘巨大的船只逐渐成型。
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
给船身涂抹桐油、安装桅杆。
为这些即将驶向大海的船只做着最后的准备。
每一艘船都承载着大明对这片海外土地的期望与守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移民涌入朝鲜南部。
短短数月间。
五十万汉人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朝鲜南部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集市上。
人来人往。
熙熙攘攘。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特产与朝鲜的人参、鹿茸、毛皮等珍稀物品相互交易。
小主,
讨价还价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片繁荣的商业景象。
“没想到这里的生意这么好做。
我这刚来没几天。
就赚了不少钱。”
一位在集市上摆摊卖瓷器的移民笑着对旁边的人说道。
他的摊位前围满了顾客。
手中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街道上。
孩子们在嬉笑玩耍。
他们穿着崭新的衣服。
手中拿着从集市上买来的小玩具。
追逐打闹着。
无忧无虑的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老人们坐在门口。
晒着太阳。
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满足与安详。
他们谈论着生活的变化。
感叹着命运的转折。